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大学体验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访谈录之四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大学体验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访谈录之四
2003-07-01 15:26:44  来源:  
 
 记者:您使用《大学体验英语》后有哪些体会和感受?
 韩江(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我们学校从半年前开始使用《大学体验英语》。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反映这套教材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具有可读性、可思性和趣味性。这套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都非常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学起来觉得有话可说,表达能力提高了,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提高了。这是一套立体化教材,既有书本,也有电子教案,还有网络,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这套教材改变了原来一本书、一本字典讲课的状况,对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是个转变。老师要明确学语言是为了应用,明确了方向后,老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语言能力,要学会管理、组织课堂活动。这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们通过网络,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程度。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感到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网络学习,学生由“老师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培养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意识。

 记者:作为《大学体验英语》的使用院校,你们的教学情况如何?
 包兰字(北方交通大学副教授):《大学体验英语》与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宗旨不谋而合,该教材更新了教学理念和内容体系,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在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师生提供理想的全方位服务。
 我校自2002年起,全校64个班,约21 50人开始使用这套教材。授课方式基本采用大班课和小班课相结合的方式,每单元总课时数为6,大课占4课时,小课占2课时。两个英语班合上大班课,以《综合教程》为主体,开展听、说、读、写训练;小班课以听说训练为主。该套教材围绕课文主题,这种设计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实现好听、好说、能练、爱读的,丰富的人性化课堂活动形式。
 总之,在使用《大学体验英语》的过程中,我校师生体验到了大学英语教与学互动的乐趣,学生在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进步,这些都为我们使用这套教材增强了信心。

 记者:《大学体验英语》是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伍忠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中。教师应该起什么作用?是一味强调自己的困难,还是把改革看成一个机会.并利用这个机会致力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科研工作。
 网络支撑的教学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把教师从繁琐的课文、语法的讲解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组织小班授课,加强学生交际方面的训练,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计算机技术是不会取代教师的,但是懂得技术的教师将会取代不懂得技术的教师。以前教师作为一种权威,作为二种信息的提供者,作为一种批判者,现在这些作用都淡化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记者:在教授《大学体验英语》过程中,您有哪些心得?
 杨俊《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我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已经将近10年了,使用《大学体验英语》也有半年多时间了。半年多来,我觉得这是我教学生涯中进步最快的半年,也是自己工作学习积极性最高的半年。
 首先,在使用这套教材后,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以前上课有很多东西都是既定的,老师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约束。而这套教材很多内容都是新的,老师也比较喜欢,很多时候我们会自己想办法如何把它教好。
 第二,这是一套立体化的教材,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也是一种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改进教学手段、掌握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以便更好地实施立体化、网络化教材的教学。
 第三是在科研方面也有所提高。以前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理论的研究很少甚至没有。现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发现了一些问题,就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就会注重科研,写论文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由于教师们是在一个团队中进行教学,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因此,这半年也是同事间关系进步最大的半年。

 记者:您认为《大学体验英语》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翁海莹(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大学体验英语》总体上有两大特点,即内容上的实用性与编排形式上的创新性。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习(learning)。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习”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大学体验英语》内容上的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活的特点为情景法和交际法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环境。
 其次,《大学体验英语》还有不少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的介绍,整套教材处处渗透着英美文化的气息。

 《大学体验英语》在总体形式编排上颇具创新意识,打破了传统教材单以阅读为主的模式。综合教程的每一个单元都分为“listen     and talk”、“read and explore”、“write and produce”和“culture salon四部分,正好是以听、说、读、写的顺序排列。情景法和交际法都认为学习语言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

 总之,这套教材的内容实用性和形式创新性符合当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我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对此教材尤其是综合教程的印象一般和良好的占91.41%,认为该教材具新鲜感、时代感的有69.79%。(大学体验英语》足以在林林总总的各路教材中立足,是一套实用创新、与时俱进的教材。

 记者:在使用《大学体验英语》的过程中,您认为它解决了哪些问题?
 伍忠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从目前的现状和一贯的教学来看,我们应该承认外语学习不是很有效的。从本质上来说,语言是一种技能,不是一种知识。所谓技能就是要拿来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种学术的东西,作为一种知识性的东西在课堂上教学,就显然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改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不高的现状,主要应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到“少讲多练”,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讲变成主动的参与;从内容上讲,教学内容要尽量让学生感兴趣,要与他们自己有关;最后还有一个个性化的问题,学生的水平、兴趣、能力都不在一个层次上,应该加强个别指导c如果学生能够学一点、用一点、会一点,我觉得这个学生肯定对他的学习有兴趣。这样的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记者:《大学体验英语》使你体会到了什么?
 涂晓东(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去年我们刚刚接触到《大学体验英语》的时候,才发现学英语原来可以这样有声有色,这套教材让我们感到真正的英语是图文并茂的、有色彩的。
 《大学体验英语》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经常在多媒体教室玩,一直到上计算机英语课,这些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不仅可以从书本上学英语,还可以从网络上学英语,这才是“体验”英语。我们可以边玩边学,可以动手、动脑、动口,这些充分调动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6.24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 《大学体验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访谈录之三 (2003.06.18 11:36:54)
  • 《大学体验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访谈录之二 (2003.06.18 11:29:28)
  • 《大学体验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访谈录之一 (2003.06.18 11:12:13)
  • 高教社2002立体化教材《大学体验英语》 (2002.08.01 14:03:54)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