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习提问: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书摘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习提问: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书摘
2025-04-15 09:03:37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习提问: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订购)

 张静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从哪里发现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性提问的针对点是什么?如何拎出未解的困惑?如何挖出问题的研究价值?如何提升问题的一般化水平?分析框架与提问有何关系?理论对于提问有什么作用?个人经验及伦理对提问有何限定?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大学张静教授在《学习提问: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一书中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论述,旨在帮助那些有撰写研究性文章需求的读者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对于撰写学位论文的高校学生、从事研究工作的青年学者,抑或是期待突破瓶颈提升研究能力的研究者而言,本书都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作者简介

  张静,北京大学文科一级教授、社会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开设论证性思维与写作、历史与社会、政治社会学专题等课程。出版《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法团主义》《利益组织化单位:企业职代会案例研究》《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社会冲突的结构性来源》《社会治理:组织、观念与方法》《从故事到知识:政治社会学观察》等著作。

精彩书摘

自问七个问题,为开题做准备

  在大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就读期间,都需要经历一个开题环节:学生提出并论证未来论文的选题,由几个教师组成的委员会评估研究问题是否可做。教师考量的首先是选题的重要性:所提问题是否值得研究?这包括它是否是一个面对实际的真问题,而非臆想杜撰的;是否是一个能够顶天(有理论或概念突破)、可以立地(基于事实)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量选题的可行性——学生是否有能力做此选题,比如是否能获得足够的资料以顺利完成等。显然,如果没有前期充足的准备,选题可能被否。

  可以通过自问以下问题,为论文开题做准备:

  这个选题是否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公共性、基础性(注意热门与重要是有区别的)?

  它能否提供新事实或者新证据?它能否揭示新机制或者新关系?它能否提供新解释或者拓展现有理论到一个新高度,补充或发展已有理论?

  它能否解决一个实践难题?

  这个选题能否整合不同领域的研究?比如对问题进行拓展,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

  选题是否具有一般性意义,能够和具有广泛的普遍性的问题相联系,而非仅仅具有特殊性?

  如果开始调研,能否收集到足够多的证据来支持这个选题?

  自己是否熟悉选题所属领域的重要议题?它们和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无须求全,作为一篇论文,也许对这些问题之一有预期贡献,便可施行。

  说实话,这的确很不容易,需要在前期付出巨大努力,阅读大量材料,面向相关的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理解它们的议题方向,评估它们的成果价值和结论缺陷,进而从这些令人不满之处出发,提出希望研究的问题。做到这一点,必须关注已有的知识,熟知他人、分析他人、评估他人。定位哪些重要议题和自己的兴趣有关,考量自己是否可能作出新的贡献,还要把预期的贡献究竟是什么在开题中清晰阐明。这要求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而不是绕过他们,但又不原地踏步、重复已有的论题。有一些选题虽然很重要,但如果知识储备难以胜任,或者因为环境或渠道的原因,很难独立获得充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选题即使开始最后也可能难以完成,所以需要未雨绸缪,尽早放弃。

  探索性问题:深化与颠覆

  跨过学习和模仿的初级阶段,进入真正研究阶段的标志是提出探索性问题。对自己要求高的研究者,往往不会满足于原地踏步,比如做重复性的“现象发现”,而是朝未知的方向前进。保持前进,提问的思考方向非常重要。因为很多问题,虽然貌似在探索,但是前进的意义不大。比如某些资料从前没有得到系统性梳理,现在这么做了,这对于了解已知有价值,但并不能称为重要前进。显然,让问题前进是一种追求更大价值的研究意图,它不仅要求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对“前进”有所判断。

  对于研究问题而言,什么是前进?

  在自己关心的领域中,处理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为前进。这种“前进”的方式是推进深化(consolidating)。它指继承前人已有的结论,并沿着同一方向继续推进,谋求进一步改善缺陷、弥补信息或者未知细节,从而使有关的知识得到准确性推进。比如,在家产制向职业官僚制转型的研究中,那些专业化程度低的旧官僚是否构成转型障碍?这个问题属于提供补充信息,因为在这个研究方向上,旧官僚的转型能力一直是一个问号。如果新的研究证实,在外部(跳槽)机会不足的情况下,相对较低级别的官僚会出现自我发展激励,普遍提升对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的投入,就说明年轻的旧官僚大概率不会成为转型障碍,但资深年长的旧官僚可能会成为转型障碍。

  如果上述深化的特点没有离开原来的问题方向,那么更具挑战性的探索是提出颠覆性(disruptive)问题。这种研究不是延续处理该领域已提出的问题,而是进入它们尚未触碰的问题,提出一个新问题。在这种前进方式中,原先的结论并不具有引用、继承和深化的价值,它们不仅不是继续研究的焦点,而且需要被纠正,所以颠覆性问题往往会开拓全新的研究领域,它试图从根本上扭转原有研究的方向。

  例如,在解答资本主义转型问题上,历史社会学一直关心早期商人的社会地位及活跃作用。其中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结论是:独立、活跃的城市工商业精英是引领资本主义到来的关键行动者。但有学者提出了颠覆性问题:为何在一些社会中,早期即已出现了独立而活跃的商人,却没有转型为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学者寇恩运用日本案例证明,在满足了“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之后,资本主义转型的核心问题就不在于城市工商业精英是否活跃,而在于这个倚仗政治权力、不直接参与生产、掠夺农业产出的传统精英阶层能否被消灭

  这个问题,在资本主义转型条件的研究中,扭转了“习惯一般特性的寻找,而不是根据社会自身环境,理解转型动态何以发生”的方向,这种习惯往往把一些不符合一般特性的社会看作例外,但它们可能预示了另一种转型条件,需要颠覆性提问引出。

  当然,并非所有的思考方向最终都会导致知识前进,前进需要经历思想市场的检验,通过公开的学术辩论和再证明得到准确评估。

上文内容选摘自《学习提问: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有删改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