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人类思想演进中的心理学历程--华东师大社《心理学史导论》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人类思想演进中的心理学历程--华东师大社《心理学史导论》
彭呈军
2004-04-06 09:13:06 来源:
百余年来,西方科学和思想的引入是华夏学术界的重任,而西学的译述,更是首当其冲。就心理学史学科来说,我国移译西方的心理学史著作起步比较早,西方早期出版的几本主要心理学史著作,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均被引进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如:1931年陈德荣翻译的皮尔斯伯里《心理学史》,1934年谢循初翻译的吴伟士《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1935年高觉敷翻译的波林《实验心理学史》。此后,这项工作停滞了较长时间,在1980年之前,仅有谢循初重译的《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1948年修订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63年出版。到了八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又分别出版了林方、王景和翻译的墨菲、柯瓦奇《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1980)和高觉敷重译的波林《实验心理学史》修订版(198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杨立能等翻译的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1981)。时隔十年后,刘恩久等翻译的黎黑《心理学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总的来看,我国引进的外国心理学史作品还是较少,满足不了教学、研究与一般阅读的需要。所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的“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选用了美国心理学史家赫根汉的《心理学史导论》。《心理学史导论》初版于1986年,2001年出至第四版,是一本在美国广为使用、影响较大的大学心理学史教科书。与我国引进的其他几本西方心理学史著作相比,该书独具特色。
第一,赫根汉把心理学史置于人类思想演进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让读者看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历史脉络。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促进,故心理学史家首先需要有一种广阔的视野。赫根汉这部著作正是把心理学史置于人类思想演进的大背景中,广泛地探讨了社会、文化、哲学、科学对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宏伟的历史图景,让我们看到心理学怎样在历史进程中展现,又怎样与人类思想及其相应领域交错。例如,在阐明心理学独立前的思想背景时,作者不仅专门讨论了经验主义、感觉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还讨论了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这在其他心理学史著作中是不多见的。作者尤其重视发掘心理学独立之前的“长期的过去”——心理学思想史。从章节上看,全书共二十章,思想史内容为七章,达到三分之一;从篇幅上看,正文585页,思想史为230页,超过三分之一。这样的安排便于读者较为充分地理解后来的心理学概念、理论、学说在历史上的长期演化过程。正如作者指出:“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详细考察心理学的起源,要表明当今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心理学史上的主题之表现,这些主题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一直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第二,赫根汉具有明确的史学观点和史学方法,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来写作心理学史。作者对厚古说与厚今说、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等心理学史的编纂方法,持折衷的态度而非激进的观点。他说:“本书试图表明,有时似乎是时代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人物,有时是伟大人物造就了时代精神。我也说明了伟人和一般时代氛围是如何能改变观念和概念的意义的。换句话说,我采取了折衷的方法,即无论什么方法,只要它似乎能很好地解释心理学史的某个方面,就可利用。”作者对心理学的各家各派学说不存偏见,不厚此薄彼,均给予客观、公允的介绍与评述。无论是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还是人文取向的心理学,都给予同样的笔墨和分量。作者力求准确地阐释心理学为什么产生和独立,为什么发展和演变,以及当前发展的动态与前景是什么。
第三,充实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展示新观点。赫根汉根据心理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心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对1997年的第三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在本版的“前言”中,他一一列出了根据新材料、新成果、新观点对每章所作出的具体修改,修改之处涉及前版各章。尤其是将前版第十八章中有关认知心理学和心理生物学的内容单列为两章,同时增写了第二十章当代心理学的内容。
第四,全书写作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可读性强,非常适合作本科生教材。我们知道赫根汉,不是因为他作过多少心理学研究,而是因为他编写了三本有影响的心理学教科书。这本《心理学史导论》和他的《学习理论导论》、《人格理论导论》一样,都是专门为大学本科生编写的教科书。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初学心理学的学生对心理学史有一个全面而综合的了解”。作者多年来潜心投入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所编写的教科书,能够对心理学的大量文献进行融会贯通,再用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读起来十分流畅,让人感到是一气呵成,阅读过程就像是与作者分享精神产品的过程。?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4-03-2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