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语用界面研究是国际语用学研究前沿热点,话语标记语作为语言演化的“活化石”则是句法—语用界面研究的重要话题,常见诸于历史语言学研究中。《话语标记语演变的句法—语用界面研究》一书系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题成果。
本书亮点纷呈,理论视角独特,英汉语言对比深入,语料数据支撑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无论是对于语言学研究者,还是对于对语言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它不仅能拓宽你的学术视野,更能激发你对语言演化的深入思考。快来一起探索语言演化的奥秘,领略话语标记语的独特魅力吧!
新书推荐

《话语标记语演变的句法—语用界面研究》(订购)
作者:杨国萍
ISBN:978-7-5689-4926-2
重庆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话语标记语演变的句法—语用界面研究》一书系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题成果。研究依托历时语料库,以汉语为本体、英语为参照,在共时层面梳理英汉话语标记语的句法结构与语用功能,在历时层面从句法和语用两个界面厘清英汉话语标记语演变脉络;在语言类型学视角下探查语言演变中的词汇或结构信息焦点在“行”、“知”、“言”三个概念域中的变化;基于语法化、词汇化、语用化的阶段整合对比英汉话语标记语历时演变在句法-语用界面上的异同;分析英汉话语标记语演变在句法结构与语用功能上的互动性,归纳话语标记语历时演变的共性、机制与路径,以及话语标记语演变的动因、动态特征与趋势。
作者简介

杨国萍,江西萍乡人,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语言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语言学博士,南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语料库辅助下的话语分析(英汉语言历时演变对比、机构/媒体话语分析、课堂话语分析)。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以及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社科联等各类课题十余项;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理工学院中吴青年创新人才计划,以及江苏理工学院校级教学名师(培养人选)计划等各类人才项目。
作者说
《从沙坪坝走向话语研究的小宇宙》
人生第一部小书能在母校出版社出版倍感荣耀。2001年心怀忐忑的江西乡镇男孩走出菜园坝火车站,从此七年青葱岁月都许给了沙坪坝的民主湖畔、嘉陵江边,而母校外国语学院的似水柔情也默默地刻在心中,成为蓄力前行的力量源泉和心灵寄托。
最早邂逅“话语标记语”这个选题,其实还是2013年机缘巧合拜入导师向明友教授门下开启博士学术生涯。当时向老师刚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话语标记语语义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而我承蒙导师不弃,有幸加入课题组开始接触国际语用学研究前沿。
四年来,我虽资质愚钝,但耐不住导师耳提面命、循循善诱、不离不弃,终在这个选题上稍有开悟,在毕业一年后的2018年获批主持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24年又获批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指向汉语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的话语标记语研究》。
语言的最小碎片里藏着文明的密码,而话语标记语则是语言演化的活化石。从共时维度句法、语义、语用界面的语言本体特征,到历时维度语言演变成形,再到后来的语言习得研究,作为晚辈后学,在导师开蒙下,我逐渐熟悉了解“话语标记语”,学会多维度研究“话语标记语”,这才有了今天这本在理论视角建构、英汉语言对比,以及语料数据支撑方面形成一点亮点和特色的小书。
其实抛开学术,整本书最温暖的应该是后记。那是重大九十年校庆时我在手机上即兴写的千字小短文《表白重大,青春不老》。对母校的爱,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字字泣血,真情流露!
谨以此书纪念本科毕业二十周年!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