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与乡村振兴研究丛书”(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当今中国快速的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中,农村社会作为国家的根基与活力的重要来源,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挑战。为了全面、深入地探索这一进程中的复杂机制与未来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农村社会研究专家陆益龙教授研究撰写了“农村社会与乡村振兴研究丛书”,旨在通过社会学的多维视角,为读者呈现一幅幅关于乡村民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未来治理的生动图景。
丛书简介
丛书精心策划四册,聚焦农村社会学的经验与理论研究,呈现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变迁现状,展示当代中国在农村社会建设、乡村振兴等重要工作当中取得的成就,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及实现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本丛书每册聚焦一个核心议题,构成了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知识体系。《百姓民生:百村调查报告》在系统科学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考察和分析了乡村在教育、医疗和养老三个重要民生领域的发展状况,为理解乡村社会的实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回顾、总结了中国乡村脱贫攻坚的历史和经验,探讨乡村扶贫脱贫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反贫困理论。《振兴之道:迈向共同富裕》旨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释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内涵,探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乡村振兴的社会学理论。《走向善治: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了中国乡村的未来发展问题,展望了乡村社会的未来图景,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与建议。
这套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化了对农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振兴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同时,丛书还蕴含着深远的社会价值,它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及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乡村社会的现实需求与发展潜力,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简介
陆益龙,安徽枞阳人,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农村社会学》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有两部学术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多次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农村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户籍制度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研究等。已出版《后乡土中国》等学术著作1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