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五四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小引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五四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小引
2003-01-06 11:25:54 来源:
《
五四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
》小引
秦汉以来,中国文学内部至少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次是在明代中叶。然而,这两次变革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冲击并不大,都未能动摇儒道互补的文学传统的整体结构。明代中叶具有近代色彩的独抒性灵的文学运动,不仅自身还借助于传统的语法规则,而且也很快被清代复古文学的洪流所淹没。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造就了“文的自觉”,但是,整个文坛只不过偏离了儒家的文学路线,而更倾向于道家罢了,而且这种偏离也很快遭到了唐人如陈子昂、白居易等人的抨击。因此,这两次文学变革都称不上对中国文学传统的革命。
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文学传统”这一概念。“文学传统”不同于“传统文学”或“古代文学”,虽然有时候人们经常将这几个概念混为一谈,而且它们也的确有意义的重合之处,但是,倘若仔细分辨,还是可以发现其细微的差异。“传统文学”可以理解成“传统时代的文学”,而这一理解与“古代文学”的含义是一致的。“文学传统”则指一个民族的文学在历时的承继和发展中,形成的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文学传统的形成期是在先秦,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原文学与《楚辞》为代表的楚文学,分别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两个源头。汉代以后,中原文学与楚文学日趋融合,汉赋就是二者融汇的结果。不过,《楚辞》虽有丰富的想象力,却受儒家影响甚深,并不具有出世色彩。因此,真正为中国文学传统构成实质性的感性内容的,是儒、道二家。它们有时会统一于一位文人身上,有时又彼此分离。就唐诗而言,陈子昂虽然对六朝偏道的文风不满,而有儒者之文气,但他面对自然或者在现世受挫之时,又表现出浓重的道家意识。儒、道的分离在杜甫、李白身上表现得很典型。杜甫偏于儒家,人称“诗圣”;李白偏于道家(甚至道教),人称“诗仙”。儒家的诗学形成较早,《礼记·乐记》、《苟子·乐论》与《毛诗序》一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学系统。道家的诗学形成较晚,在六朝时才蔚然成风,而到刘来以后,儒家文人在诗论中也表现出浓重的道家意识。在著名的《文心雕龙》中,儒、释、道三家的意识都有所表现。儒家一派的文学偏于伦理,将美与善混淆,关心国事民情,形成了一种感时忧国的传统;道家一派的文学偏于个人的解脱,在自然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在蝉蜕蝶化中解脱人生的痛苦,形成了一种飘然出世的文学传统。而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侧重于文学的抒情表现功能,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诗传统。
五四文学之所以不同于魏晋南北朝与明代中叶的文学变革,就在于它以对儒道彻底扫荡的姿态,发起了一场对中国文学传统的革命。在五四文学革命中,无论是儒家文学,还是道家文学,都成了批判的对象,成了应该打倒的“贵族文学”与‘“山林文学”(陈独秀〕,成了不敢正视现实的“瞒和骗”的文学(鲁迅),成了“非人的文学”——“兽道文学”与“鬼道文学”(周作人)……胡适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到钱玄同则成了要废除汉文的倡议,因为中国的“贵族文学”与“山林文学”、“兽道文学”与“鬼道文学”,其存在的家园正是汉文。这么一场大规模地扫荡中国文学传统的叛逆运动,除了以“革命”二字加以形容,别无他词。而这场文学革命尽管是从偏重于语言形式的白话文运动开始的,但其目的却是服务于伦理道德的文化革命——新文化运动的。
来源:
www.cctv.com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