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大时代的思想与言说——关于“大学学术讲演录”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大时代的思想与言说——关于“大学学术讲演录”
郑纳新
2003-03-06 14:31:47 来源:
记得还是在1992年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正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的前夕,系里主办了一个文学史观研讨会,我那时还在读研究生,照例要参加这样的会议。当时有几位学者做主题报告,都很精彩,特别是王富仁先生的讲演,对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提出很多很精辟的见解,在当时显然是非常难得的。王先生的讲演充满了激情,显然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共鸣,以后的报告与讨论明显热烈多了。为什么我在这里要提这一段往事?是因为这段往事始终烙印在我的记忆中。作为一名学习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王先生的讲演不仅为我理解现代文学与思想的演进与变化提供了许多专业上的启示,而且使我为凝铸在这些独到的学术见解中的独立思想和道义承当精神深为感动。我想,每一个现场的真诚学子都会为这样的学术讲演深受感染记忆长新。
这让我对真正学者的学术讲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我感到把这些优秀的成果传递给更多的不在场的读者的极大必要。作为一个转型时期的社会,我们感到最迫切的是以更多更积极的思想资源来推动和回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大时代的学者们对我们身边的改革与变化作出了许多深入的探索,他们卓越的思想见解是我们承先启后开创民族生活新局面的一个重要保障。传播空间的扩大无疑是思想学术走向民间、发生现实转化的重要前提,学院的精神衍射因而也才能发生。创造一个知识思想积累与对接的平台这点纯粹的学术思考是我后来策划组织《
大学学术讲演录
》系列年度丛书的基本起因。
我不认为任何精神产品都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反应,更不用说兴趣,但我相信切实而深入的思想总会引起相应的共鸣。尤其是那些社会性的重大问题,那些具有重大精神负载的学理讨论,更会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讲演录》这个有限的平台在面对丰富的稿源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成为面面俱到的平衡器,也不体现先期或预期的过滤功能,它也不应该企图成为一种或多种时尚明星,它应该在朴实与精严的努力中达到一种独立开放的品格。
《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后,引起了读者们的兴趣,都发行了数万册。第三卷也就要与读者见面了。从第三卷起我们开始分A、B两辑出版,A辑侧重学理与思想,B辑侧重个性化的经验与感受。这样才可能把我们的大学精神财富较全面地呈现出来。我想,在我们身边的这一部分也就可以按照这个趋势做下去了。接着出来的将有《美国大学学术讲演录》、《欧洲大学学术讲演录》和《亚洲大学学术讲演录》。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一个全球化思想学术平台的构建。
在大学重新获得众星捧月的殊遇之后,大学自身的建设也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诸多大学问题之中,我以为最关键的是大学自身如何保持自己的品格,尤其是不为一切物俗因素所蔽盖所制约所熏染的定力。这显然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在这样庄严的大问题面前,几乎无能为力,我们能够勉力为之的不过是通过《大学学术讲演录》系列丛书提供一种比较参照的欲望和蓝本,提供一些可以相对定型的东西。这当然主要依赖于优秀学者的支持和关心。事实上,《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自从出书以来一直得到许多优秀学者的关心,其中不少学者对它的编辑工作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一些学者如罗岗、傅杰、谢茂松和黄念然等都直接参与了编辑工作;罗岗先生与我一起主持此事,奉献殊多。我们一起做这件事,都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考虑,也不取此方面的回报。我以为这种比较纯粹的想法与《大学学术讲演录》的宗旨与趣味是一致的。其他国际卷的编辑更是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帮助,没有他们的信任和友谊是不能够做出来的。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3.5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 (2002.08.07 9:48:54)
金石之声 余音绕梁——评《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 (2002.08.07 9:33:31)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