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图书出版项目之“重”在其“分量”,之“大”在其“体量”。运作既“重”且“大”之图书出版项目,不仅要求出版实力雄厚,而且要求组织管理到位。
多年来,科学出版社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若干重大图书出版项目的运作管理方面开展了大胆的尝试。本文以《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为例,稍加回顾小结,祈盼业界交流。
项目简介 勾勒百年发展脉络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简称《概览》)由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倡议并任总主编,由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
钱伟长院士倡议以《概览》为载体,“一是总结祖国过去的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二是团结海内外华人学者,凝聚爱国精神;三是教育和激发年青一代为振兴中华而奋发有为”。
《概览》纸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计19卷62分册约4500万字,包括经济学(主编张卓元、厉以宁、吴敬琏)、哲学(主编汝信)、法学(主编江平)、考古学(主编王巍)等。
书中以纪传文体记述30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的求学经历和学术成就,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秉承他们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爱国传统,力图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为与传文相映照,并勾勒出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各卷卷首先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再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进而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中,标清中国各主要学科研究的涨落、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高度概括出各时期、年代的代表人物、重大事件、主要成果等。
特点难点 宏大工程亟待补血
预期社会效益高,所需资助强度大。
《概览》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文化出版工程,对于团结海内外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传播科学、创造未来,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时代意义。
《概览》通过总结20世纪中华民族对人类科技、文化、经济与社会所作出的巨大成就与贡献,不仅在科技战线上凝结成更强大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了民族精神与所有炎黄子孙的“中华魂”,而且还将激发年青一代奋发图强,投身祖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的振兴和腾飞贡献力量。
《概览》宏大的历史使命,在客观上要求项目运作全程必须能够得到强劲的资源支持和足额的资金资助,而这却是单靠市场回报或是单凭出版社自身力量都难以企及的。
预期成书质量高,实际成稿难度大。
《概览》入传学者要求代表性强、公认度高,传文要求学术成果基本属实、学术评价大体得当,学科发展简史和学科发展大事记要求史料准确、史评得当和以史为鉴,这些学术内容都必须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同和广泛认可。
《概览》高远的质量标准,在客观上要求项目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制度保障和高效的业务流程,并结合项目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实操难度高的特殊业务情境,具体运用,灵活调整。
管理经验 专款专用狠抓落实
《概览》项目的高质量完成,离不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的支持和督导。为此,科学出版社在近10年间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努力,积极组建了社外社内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逐步完善了高效的业务流程。
健全的组织机构力求学术上严肃、管理上严密、编辑上严格。
坚决依靠并充分发挥各学科编委会的学术指导和内容把关作用。《概览》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顶尖学术机构和重要管理部门众多知名院士和专家的学术支持和积极参与,力求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科学出版社按学科组建了20个编委会,编委约300人。在编委遴选和编委会组建的过程中,切实贯彻了权威性、代表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科学出版社通过与编委会签署各学科卷册编研出版协议,实行编委负责制。经编委会同行评议、慎重推选的各学科入选学者,得到了相关专业领域的普遍认可。编委或由编委委托专家推荐撰稿人,有利于后续的组稿工作得以“按图索骥”。鼓励编委或由编委委托专家审定稿件(重点是学术内容及评价),提高了传文或学科发展简史和学科发展大事记的学术质量。实践表明,敢于担当、能抓实事的主编对于推动工作进展至关紧要。
为加强项目管理,科学出版社成立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领导小组、社重大项目论证委员会和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三级管理机构,全社一盘棋,力保大项目。
为加强编辑力量,科学出版社专设了《概览》编辑部(编委会办公室),完成编委会指定的具体事务,负责编委会日常事务和各学科卷册的编辑组织工作,开展组稿工作,承担项目的出版任务。编辑部试行学科编辑项目责任制,督促学科编辑在年初拟订年度工作计划,在年中调整工作进度,在年末进行年度考核和总结。对于特别重要的数据和文件,督促学科编辑及时妥善保管各类过程记录(如文稿版本的重大修改变动)和工作成果(如编委会会议纪要)资料,定期汇总备份。
完善的制度保障力求财务规范化、出版专业化、传播数字化。
在财务制度保障上,科学出版社财务部按照国家规定,结合财务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基金管理相关条例,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概览〉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概览〉出版基金资助经费使用细则》《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干部廉政责任书》等管理规定。《概览》专项资金已纳入科学出版社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单独立项核算,保证专款专用。对大额专项资金支出,采用项目专家组论证的方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出版专业平台保障上,《概览》编辑部依托科学出版社已有的图书生产业务平台,结合《概览》项目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实操难度高的特殊情境,与各相关业务部门通力合作,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办法(《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项目管理办法),有力保障了重大科技出版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在数字化技术保障上,科学出版社顺应出版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时代需求,也为了更广泛地传播《概览》纸书的内容成果,科学出版社数字出版技术研发部门已对全书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并通过内容发布平台完成了集成发布和展示,实现了《概览》全文上网、在线阅读的数字化传播。
高效的业务流程力求内容质量的提升和编校质量的过硬。
学科编委通过反复会商认证了入传学者名单的权威性,审稿专家通过同行评议核勘了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编辑和校对人员通过精工细作提升了重大图书项目的出版专业化水平。
作为重中之重,《概览》编辑部狠抓落实了传文样章、编前审读和作者清样等三项工作。
样章是供撰稿人参考的范本,应在内容、形式和预期效果上尽可能充分地体现出撰稿要求。各学科卷册通过准备1~3份样章,可以为处理后续来稿打好基础。好的样章还有助于出版社和编委会以及数以千计的撰稿人之间就“写成什么样”达成具体的共识。
编前审读的重点问题主要包括版权等问题。《概览》传文既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又要结合相关文本比对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尽量避免潜在的版权纠纷。
在原稿上的大量改动,不仅要与撰稿人及时沟通、交换意见,还要在二校样时,务请撰稿人(与传主或其亲属)核定取舍、誊清作者样。
所有这些工作的指向和归结,都是为了《概览》在学术性上经得起推敲,在历史性上经得起岁月涤荡,在可读性上经得起读者挑剔。《概览》不但要让广大的读者受感动、受鼓舞、受启发,还要以弘扬核心价值观、奏响时代主旋律为担当,力争成为科技出版界的标志性工程和几代人常读常新的传世经典。
尽管如此,实际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仍远超意料。例如,在传文组稿过程中,有些传主联系困难,特别是那些过世已久或早期移居海外的。科学出版社已视情况不同,分别恳请编委、学协会或原所在单位协助提供线索。经长期反复的多方努力而仍无果后,对于那些学术影响大而不可或缺的传主,科学出版社建议编委会代其指定撰稿人;对于其他不得不忍痛割爱的传主,仍不轻易放弃,以期再版时补录。又例如,学科发展简史和学科发展大事记的写作期望高、组织实施难度大。参加写作和审稿的专家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收集资料、调研论证、文稿审改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这些客观困难和现实教训也颇足为今后运作类似重大项目时充分估计、聊备借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2015-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