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创新和空想的区别,就在于创新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创新也要有适当的时机和条件。
杨澜:清华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们一起来说出我们活动的口号:正青春,有我有未来!好了,谢谢大家。那我们现在是在清华大学来正式启动2014正青春大型校园分享会的、我们启动仪式的这样的一次活动,同时呢,我们今天也会和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的师生们一起来联动,共同开启2014正青春的航程。
那2014正青春呢我们延续了2013年的主题,那就是一个青春的话题,在这一年的活动当中,我们也会请到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和我们的大学生们在一起,分享青春的经历和感受,同时呢,也来共同关注大家都关心的一些问题。今年呢,我们的三个主题词是:自主、探索和创新,虽然有不同的主题,但其实我们都在谈论的就是二十岁的时候,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在这里,我们也要特别感谢我们这次的赞助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华晨汽车。我们今天的主题词就是创新,歌德曾经说过,他说年轻人和创新就是手拉手在一起走的兄弟,那我觉得今天在这里谈这个话题,真是再合适也不过了。有关创新我们也征求了一些同学们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
好,都挺实在的,除了要看外星人,我不知道这怎么实现法,哈。其实呢刚才大家都提到了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固有的思维模式,这方面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斯坦福大学给一年级的新生开了一门课,这个课有一个题目,要分给各个组的同学,那就是老师会给每一个组五块美金,看看哪个组用两小时的时间,赚回来的钱最多?大家可以再想一想,但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们打开了他们的思维,他们发现,其实老师的这个问题,既不是关于这五块钱的,也不是关于这两小时的。
有一组的人,他们就到这个校园里,去给大家的自行车打气,赚这个劳力钱;还有一组大学生呢,到了餐厅,他们早早就把这个餐厅的座位,全都预定下来,然后晚上看到别人来吃饭的时候,就卖这个席位;最绝的是有一组大学生,干脆找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说我们免费给你们在校园里做广告,你们付我们点钱吧。
所以在这个实验做完了以后,最多的一组挣到了650块钱,我们是不是为他们的创造力也鼓鼓掌呢?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是不是真的那么难,但是不是又那么容易呢,我们今天请到了两位来宾,第一位呢,我觉得他是具有多重的身份,我们先通过小片来了解一下。
杨澜:徐老您好!非常感谢您来参加我们学生们的活动。
徐匡迪:同学们好!
杨澜:我特别想知道,您二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徐匡迪:我忘了,我记不起来了。
杨澜:您看看后边,有点想起来了吗?
徐匡迪:这是我二十岁,那么多头发,我现在真不敢想象。
杨澜:呵呵,我们就把这个舞台留给徐院士,请他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他对于创新的理解,掌声有请。
徐匡迪:创新和空想的区别,就在于创新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创新也要有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九十年代初,组织上叫我去做纪委主任,去做上海市市长,当时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要深化改革,实际上改革就是创新,就是制度和体制的创新。
当时我们上海的经济很困难,老百姓的住房条件非常差,还有很多人住在棚户区,那么这个责任就交到我这里来了。那么当时上海有多少钱呢?自己留下来的除了发工资以外,吃饭钱以外,还有三十七亿,那么这个三十七亿要造学校造医院,就很难。
就是把朱市长造好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当时请一个香港的评估公司来,评估一下,这两坐桥现在的市值是多少?当时我们建造的时候,实际上是用了十八亿多人民币,结果他来一评,评估下来他说你值五十二个亿,那我就把百分之五十卖给他,我们自己留下百分之五十,就有二十七个亿了。
所以就拿这个钱,又造了卢浦大桥,徐浦大桥,过江的隧道,真正解决了上海人过去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因为那个时候过江太困难了。所以我想这个实际上不是我的创新,这是体制的改革和制度的创新,如果我们墨守成规的话,那就上海永远不能翻身,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情况。
所以我想,创新不是无中生有,也是无中生有。不是无中生有就是说,不能违反自然的规律,但是也是无中生有,就是可以本来没有的东西可以有,通过创新来得到。谢谢大家!
杨澜:好!那我们在掌声当中也请我们的徐院士来入座,您坐在这里,有请!
徐匡迪:谢谢。
杨澜:刚才听您的这个讲述,我们觉得,这个是波澜壮阔,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一个场面,就是整个上海的复兴和崛起。但是呢我们还有点不过瘾,就是关于您二十岁的时候,您谈的比较少,您二十岁的时候,据我所知,应该是在北京钢铁学院读书吧?
徐匡迪:是的,在北京钢铁学院念书。
杨澜:您那时候受女生欢迎吗?
徐匡迪:还比较受欢迎!
杨澜:何以见得呢?
徐匡迪:如果你看那张照片的话,就可以知道了,还算五官端正吧。
杨澜:呵呵呵呵,那个时候您的导师们给您传授的这些知识、技能和他们的一些思维方式,有哪些是您终生受益的?
徐匡迪:我觉得我的老师有很多,但是其中魏寿昆老先生对我的教育是非常深的。
杨澜:但是您知道有时候创新特别是年轻人创新吧,就有点难。一个是有一些老一辈人会说,你们就是年轻人异想天开,不安分守己,是吧。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因为想创新而遇到了一些阻碍,甚至带来了一些麻烦?
徐匡迪:这倒还真想不起来,因为我年轻的时候,不允许我们创新,可以说整个社会是不让你去自由去想,或者不让你自由去争取发展。所以我在接到这个正青春的这个课题题目的时候,我就感到你们真幸福啊!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就已经没有青春了,呵呵。
杨澜:那说到中国的学术的发展,我记得这个杨振宁先生曾经不无忧虑的这么说:他说中国的学生们都非常的优秀,成绩都非常棒,但是在过了十年以后却发现,这个科研的成果却比别人少很多。您同意他的观点吗?
徐匡迪: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杨澜:那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呢?
徐匡迪:我们现在的教育呢是属于应试教育,外国的学生从小在家里跟着父亲修汽车,修什么电呀,他什么都动,中国学生是,你别,衣服你别洗了,吃完饭你碗筷放着吧,这个就是一切都为了他的高考。最后呢,养成中国学生就是习惯于继承知识,而不习惯于自己去创新、去怀疑。
杨澜:那您觉得在大学时代怎么样能够拓展我们的想象力呢?
徐匡迪:我觉得在大学里面,除了学习这个教学计划规定的这些课程,更重要的要全面发展。
杨澜:那同学说有什么用啊,我们学罗马的历史跟我在冶金喷射技术有什么关系呀?
徐匡迪:这个我认为不能用这个有什么用这句话来代替我们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一个人学习就是要继承人类所有的文明,这个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而不是说给你一个手艺,给你一个专业,将来找一个职业,找一份好的工作。
杨澜:其实刚才您提到有一个就是,咱们这个社会现在什么都问,这有用吗?这要没用,咱就不学;有用,有什么用,好的,恨不得马上就要实现这个结果。所以整个社会的这种功利化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学校。
徐匡迪:对。
杨澜: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徐院士,谢谢!他给我们真诚的分享这样的心得,您稍坐。好,我们接下来呢,就要跟我们上海交通大学的嘉宾和同学们有一个互动,那我们现在来尝试一下,跟在上海交通大学主持人嘉宾和同学们打个招呼,小军,你好吗?
季小军:杨澜好!北京清华大学的同学们你们好!
杨澜:小军,我们刚才跟徐院长谈了创新这个话题,我不知道你们在那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在讨论什么呢?
季小军:我们啊,我们跟这净讲故事了,郑钧讲了讲在大学的时候是如何谈恋爱的,谈恋爱以后对后来职业的发展、人生的感悟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启发;陈村老师呢也是给我们分享了当年还在乡下农村的时候,然后陈村老师现在非常骄傲的是当时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到现在三十年不用写东西都可以过得很好。这样吧杨澜,我这有一个提议,既然我们现在在做卫星的连线,我也想请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嘉宾做一个沟通。
杨澜:好,我们这样,我们今天这个现场的同学可以提一个问题,给上海的嘉宾比如说陈村老师。
同学:我想问一个问题给陈村老师,陈村老师,我们知道您是以直言闻名的,那我希望能够知道您是否因为这样的品质而曾经遇到过任何的麻烦,如果您会因为这件事情儿惹到麻烦,您还会选择去敢于直言吗?
陈村:我经常惹麻烦,我觉得有时候,小时候不懂事,比如说看到某女生说你长得怎么这么难看,这个话长大了才知道是不能说的。那么你现在有的你还必须说,比如说余华老师,呵呵,他写了《第七天》,然后我就觉得不好,我就去说他,我觉得这就挺好,有些事情我觉得我们应该去说,当然你不是要取代人家,不是要诽谤人家,但是我们是为了一个好看,对吧。或者说了以后,也许余华这个脑子还没转过来,还是不好看,但是下次我还是可以说他,而且说你已经两次不好。
同学:谢谢老师。
杨澜:这个按我们的话就叫诤友,跟最好的朋友是说真话的朋友。好了,是时候我们来介绍今天的第二位演讲嘉宾,其实我们在座的很多的同学,真的当年都是学霸,对吧,考上清华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在他面前,你要对自己的这个自信要稍微斟酌一下,因为他十二岁就上大学了,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杨澜:我在很多年以前,我采访亚勤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你智商多少?他说从来没测过!那我估计是非常的深不可测了。但是我相信,今天他在这做这个演讲特别的合适,因为他是以创新为自己的职业,以创新为生的人。我们掌声有请张亚勤给我们带来他的演讲。
张亚勤:谢谢杨澜!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每次在徐院士讲话之后呢,压力都很大,另外呢和杨澜做节目挑战也很大。当时呢我回国第一个电视的采访,就是《杨澜访谈录》,她问我你这个IQ多少?刚才她问我,她说你这个EQ是不是零啊?呵呵,在她眼里的话我就是外星人。我特别幸运,我母亲老说,你什么好事你都赶上了,如果看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两大现象,一个是信息产业的这个发展,这种憧憬,另外一个是中国的崛起。
那么什么是创新型的人才?我觉得第一点是好奇心,是对他的领域包括别的领域的一种好奇;那么第二点的话,我不知道怎么描述,也就是说要有这种火花,这种灵感的一种火花,你可以与人谈话的时候,也许有的人不是很善谈,但是你在谈话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你会发现这么一种火花。
那么第三个我觉得很重要就需要一种独立的这种思想,有不同的视觉,他有观点,谈话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人谈了两个小时,什么都没有,很会聊天,很圆滑,很好玩,但是没有任何的这种思想。那么最后创新能力是一种简化、抽象问题的能力,可以把很复杂的东西然后用简单的语言、简单的公式把它描述起来。
大家呢都很年轻,二十多岁,不要束缚了自己,中国现在处于一个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然后我希望大家不管在学校也好,毕业也好,都投身到这种创新的事业里面,你们才是创新的主体。谢谢大家!
杨澜:好,亚勤我们继续有问题来考问你,我看你都出汗了,这主要是太热了!来请坐。亚勤首先还是得允许我有这个好奇心,十二岁,按我们平时的话,就是小屁孩你知道吗,就上大学了。你觉得你在大学里边得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当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张亚勤:我觉得几个吧,第一点的话呢,我觉得在科大学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一种色彩,敢做梦,有一种理想。
杨澜:你那时候理想是什么呀?
张亚勤:我那时候理想比较熟悉,想当科学家!那时候读书的人都想当科学家。另外一点我忘记讲,就是在大学里面我认识了我太太,呵呵。
杨澜:天呐,她才只有9岁吧?呵呵。
张亚勤:呵呵,然后很有幸,很不幸她成为我太太。
杨澜:是呀,您这也太早婚早恋了,这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哈。我刚才本来还想说,你可能当时读书的一大优势就是别人都去谈恋爱了,你还在读书,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啊。今天我们在座有很多大学生,将来有一天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想到你那去求职,什么样的年轻人你会看中?
张亚勤:我觉得有三种人我是不喜欢的,第一种人是负面,整天在抱怨的,这公司你的包括你同学中的这个负面人十分的危险,因为这个负面的传染的效果比这个正能量还快,所以你们有很负面的朋友的话,最好把他变成正面,变不成的话呢,就离他远点,呵呵。
杨澜:第二呢?
张亚勤:那么第二种是我叫多面人,就是他呢喜欢玩办公室政治,这个是两面三刀...
杨澜:做人不够诚恳,不够真实。
张亚勤:不够真实,工于心计的,这种人的话呢我们也不欢迎;那么第三种呢是这个就是很玩世不恭,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反正我就打份工,我做我的事,公司好了坏了和我没什么关系,我觉得在我们企业工作...
杨澜:就是站在旁边说风凉话的那种不喜欢。
张亚勤:需要有一种热情,需要喜欢你的东西,喜欢你的公司,喜欢你的技术,喜欢你的团队,这样的话呢,你才可以取得成功。
杨澜:好,我们接下来要接受我们同学们的提问,准备好了吗?有提问的请举手,好,来!
同学:我的问题是,因为亚勤老师是科学界的艺术家,然后我是美术学院我是学绘画专业的,就是我们从小学画画,画到现在就是说用了很多的钱,就投注了很多,如果就是说,我们没法在艺术上取得一个很大的成就,成为一名大的艺术家的话,那么我们的成长是不是对这个社会的资源相对来说是一种浪费呢?
张亚勤:其实我小的时候也在学画,可能有很少的人会成为这方面的大师,但我觉得这种训练很重要。所有的在计算方面、存储方面、各个方面的研究,最终呢是希望计算机做三件事,第三个层次是最难的,是计算机学人的这种品味,人的美感,比如说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很崇拜的史蒂文.乔布斯,因为苹果的他的产品,它是一个很美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你学的东西不会浪费的。
杨澜:好,谢谢我们这位同学,下一位?
同学:杨澜姐你好,徐老师、亚勤老师你们好!我想请问徐老师好、跟亚勤老师,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大学才是世界的一流大学?谢谢老师。
杨澜:好谢谢,徐院士,您觉得,我们老说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咱们做到了吗?
徐匡迪:现在还没有做到。现在办大学就是造大楼,就多招生,我本人对这个不敢苟同,就是清华的原来的校长他曾经讲过一句话,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授学之谓也。所以我认为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问题,我不客气的说,最好的教师没有!所以大学要开放,从全世界去请教师,与其拿那个钱去造大楼,不如拿那个钱去请大师,如果说...
杨澜:谢谢,说得好极了!
徐匡迪:如果说每一个专业在他这个学生求学的四年里头,有一两位世界顶级的教授来授课,这个学生是终身受益的。谢谢!
杨澜:好,谢谢小伙子,谢谢你的问题。
同学:徐老师、张老师你们好!杨澜姐你好!我想问杨澜姐一个问题,呵呵,就是现在大学都流行一种说法,叫刷水分,那我想请问您,我们是应该为了我们将来的发展去选一些水课呢,还是应该就是冒着低分飘过的危险,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研究一些问题呢?
杨澜:我理解一下这个水课就是说只要去上就很容易通过,拿高分的那种课?哦,看来这个学校的生态真的是很大的不同了。我想我能够给于你的一个真诚的意见就是说,你应该去选你自己真正热爱的课,说实在的,当我今天在为我们的公司在招新生的时候,我不会那么在意他某一门科大分数具体有多高,但是他的综合的知识基础和他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团队的精神和工作的态度却是我最看中的。所以有用没用其实它都是应该是促进你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的。
同学:谢谢杨澜姐!
杨澜:谢谢!其实刚才这个徐院士说我也想起我在大学的时候,大一的时候,第一节课是现在已经过世的许国璋教授给我们说的,许国璋教授我记得当时跟我们说,你以为你们是来拿这个学历的吗?不对,你们是来这个求知的,所以你们每一个人大学毕业之前读完300本书,要不然不及格,呵呵。但是我想就是这样的一种求知的欲望、广博的阅读,其实是对我们人生来说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今天也非常感谢他。好,谢谢我们清华的朋友们,好,各位同学,各位老师,谢谢!
来源:新浪博客2015年0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