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过度医疗背后的利益玄机 《过度诊断:追求健康却使人致病》重庆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过度医疗背后的利益玄机 《过度诊断:追求健康却使人致病》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07-09 10:31:06 来源: 重庆大学出版社
确保健康,是人类生活中排在第一位的要务。但不论是谁,一旦进入医疗流程,个人的健康就交给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了。尤其中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和各项指标的衰退,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病症。有些病症,如肿瘤、癌症、心血管病等,需要紧急有效治疗,而有些病症却是慢性的,不必住院治疗,通过自身的饮食调节和有计划的运动,就可让身体“转危为安”。这个道理也许任何人都懂,但人们往往在病症面前丧失了应有的冷静和理智,由此,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的现象屡现不止,结果是距离健康越来越远。而在我国,由于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还常引发出林林总总的医患矛盾。
《过度诊断:追求健康却使人致病》这本书名看起来像是医疗保健手册,其实是探讨关医疗与社会、医疗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的论著。书由韦尔奇、施瓦茨、沃洛辛三位合著,第一作者韦尔奇是长期从事医学专业研究与临床治疗的美国达特茅斯医学院资深教授,他格外关注医学社会学。在他看来,医学不仅是科学问题,还是人文问题,基于这样的认知,全书在论述医学技术专业问题的基础上,抖露出了不少过度诊断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并站在美国医疗体系的视角,重点反思、批判过度诊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常规的体检,在客观上讲是“检修”身体的健康状况,对检查出来的病症发出预警,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方式治疗。可在现实的体检中,情况却并没这么简单,本书罗列了一系列体检中的独特现象。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过度护理。过度医疗的定义虽然很明确,但在现实中却又是非常难以界定的。因为,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病也有不同的表现,在一种病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不同。在作者看来,有些体检结果看上去很吓人,比如临界性高血压、身体超重、胃食管反流、良性前列腺增生、强迫症、退行性骨关节病等,令缺少医学常识的人闻之胆寒。对此,作者坦率地告诉读者,对体检中的异常结论,不必惊慌,更不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于美国经济发达、医疗水平高,“美国人培养出了一种十分关注自身健康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身体内部危机四伏。”传统观念认为,了解这些隐患存在的总比不知道更好些,因为发现了就可采取治疗对策,而且了解得越早越好。这也是美国人对先进的医疗技术趋之若鹜的原因,这些技术能在人们觉察不出异样的时候查出身体的异常。总的来讲,美国人喜爱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
在今日的美国,人们拥有更多早期诊断的机会。事实上,不仅是美国,今日全球几乎都处于诊断大肆流行、大行其道的时代。可本书作者认为,早期诊断就是一把双刃剑,早期诊断确实能让一部分人健康起来,可其中有个潜在的危险——过度医疗,后果非但不能使人健康,反而增大健康风险。
过度医疗在美国早成普遍现象,在我国也同样如此。在过去的我国乡土社会中,中医通过对患者的“望、闻、切、问”,根据病情的不同,开出各不相同的药方。可进入当代社会之后,西医主导了整个医学界,西医讲究的是规范、标准和统一,患者到医院求医问药,走一遍繁琐的医学检查流程后,然后入院治疗。医疗机构抓住患者的弱势心理,开出大量药方。其实相当一部分药方,并没有实质性疗效,而用药过猛过量,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过度用药的危害性,但患者在医院,一切只能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医护人员不清楚过度医疗的害处吗?显然不是。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药品作为一种商品,其背后的利益在驱动。在现有医疗制度之下,即便患者有医疗保险的福利,但很多药品,是不能报销的,需要个体掏腰包。让患者过度医疗,医院就能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在少数医院,由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有的医生和药品商达成了默契:在不顾及患者经济承受能力或不考虑实际病情的情况下,常常会开出一些用处不大、副作用却不小的药品。
早在1860年,身为医生和作家的霍尔姆斯,就致函美国马萨诸塞州医疗协会,对当时的医药作了评价:“我坚定地认为,如果全世界的药品,像现在使用的这些,要是都能被沉入海底,那将是全人类的幸事,同时也是鱼类的不幸。”霍尔姆斯认为,人类文明迄今为止全部的“治疗”和“药品”的功效,放到一块儿,就是一个词:“有毒”。所以,医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好处。
美国是过度医疗的国家,而我国的情况其实更为严重,最为突出的就是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据有关数据,早在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这个原则在我国在多数情况下被弃之一边,患者接受治疗的常见方式,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过度输液,危害之一是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将达40至41摄氏度。危害之二是导致肺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危害之三是静脉炎。
感冒发烧,被安排去做CT,就是过度医疗。而如果做常规血液检查那就不一定了,很多病症相似,医生需要数据来确诊,有时医生采取全面检查的手段,其中哪些检查是正确诊断所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都由医生根据自身经验和水平而定的。当前,过度医疗的乱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还有蔓延趋势。如何控制好过度医疗,已成全社会的难题。从社会治理层面来讲,是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规范医院、医生和药品生产商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还需加大对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和经费支持,使“以药养医”的现象失去存在的土壤。就医疗机构管理层面来讲,医院绝不能把获取经济利益作为目标,医护人员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更须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真正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德。说到这里,还有一点不能遗漏:对过度医疗的判断,迄今在医学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量化标准,这也是过度医疗仍能大行其道的缘由。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过度医疗背后的利益玄机 重庆大学出版社《过度诊断:追求健康,却使人致病》 (2015.07.07 9:08:30)
《医疗纠纷与事故处理》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04.29 9:40:23)
举案说法防纠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医生当心啊——医疗警示录》 (2009.07.31 11:14:48)
在法律框架下缓和医患矛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最新医疗诉讼案例精点》前言 (2006.08.25 15:03:54)
杨念群十年磨剑书写“医疗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 (2006.04.26 11:14:14)
扎实深入的调查 富有创意的建议:北大社《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评介(顾越) (2005.04.18 16:04:55)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书摘 (2003.06.04 15:02:33)
“医疗社会史”的力作 (2003.04.24 9:53:01)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