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中国教育学走过沧桑百年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国教育学走过沧桑百年
舒 文
2003-04-28 10:13:13 来源:
中国教育学的产生,始于何时?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不少人以为孔子的《论语》以及战国时期的《学记》,都是我国不朽的教育学名作,其中蕴涵着精深的教育学思想。但此种见解混淆教育学与教育思想的界限,没有对教育学的产生与教育学的来源两个不同的问题进行区分。
“教育的车轮一旦启动,速度便会不断增加。”教育的车轮,在中华悠久的文明史脉上,天马行空,纵横千年,留下了纷繁而又芜杂的痕迹。自燧人氏始,千古人物,木铎在手,驾车驱驰;从渔猎捕捞,至六艺八股,教育精髓更替变迁,却又传承不断。
甲午年的耻辱,惊醒了千年古国的大梦。教育的车轮也如梦初醒,放慢了率性的脚步。时代呼唤独立的教育学科。“巍巍上庠,世纪风云。”京师大学堂建立起来了,《钦定学堂章程》制定了,20世纪之交,中国的教育小心翼翼而又迫不及待地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舶来品的“教育学”,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独立的姿态开始了它的行程。
中国的教育学,从一开始,便是举步维艰。百年岁月,在它经世未深的面容上刻下了饱含沧桑的皱纹。岁月是证人,历史是镜子,而《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是岁月的证人,历史的镜子。一百年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耻辱,充溢于字里行间;一百年的进步与落后,机遇与挑战,展示于笔尖纸上。
《
中国教育学百年
》,以逝去的百年为经,以教育学为纬,展示出了一幅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宏伟历史画卷。该书以史学的眼光,将教育学的百年历程,细细梳理,对每一个历史时期教育学发展的大致状况以及在该时期的基本范畴、概念、命题、论争等主要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评介,并在附文中列出每个时期主要著作的章节结构。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中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逻辑运行轨迹。
作者是一个领路人,同时也是一个探寻者和解说员。在他娓娓道来的历史叙述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和通透的反思,让读者与其一起,驻足凝神,细细思量。叙史,则严谨平实,脉络清晰;为论,则笔刃独到,蕴含精义。没有史,论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论,史则成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没有了灵动的生命。梁启超、杜威……一位位前辈大师倘佯而过,消隐于历史长河;一场场推崇与批判,仍历历在目,声声在耳。正是史与论的结合,才成就了这部中国教育学百年鲜活的历史。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24日第8版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