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健康的保护伞——李忠明主编《当代新疫苗》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健康的保护伞——李忠明主编《当代新疫苗》
2003-05-26 10:13:43 来源:
《大学书苑》本期话题:《当代新疫苗》(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期嘉宾:李忠明教授
主持人: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再次走进《大学书苑》。在人们非常关注生活质量的今天,广州流行的非典型肺炎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恐慌。街上随处可见带着口罩的行人。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来报道全球有1.730万人死于各类传染病,占死亡人数的1/3。因此WHO称"我们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逃脱这场危机"。这些都说明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人们渴望有更多、更好的相应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制品问世。众所周知,疫苗的应用无论在古老的东方还是文艺复兴后的欧洲都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人类征服传染病的手段应用于众多人群中。人类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骄傲地宣布:人类依靠自身的知识和力量,消灭了曾经肆虐世界的烈性传染病——天花。
今天向观众介绍的是一本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新疫苗》。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专程从美国赶回来的这本书的主编李忠明教授。李教授,您好!能先请您谈一谈编写本书的初衷和目的吗?
李教授:本书旨在力求反映疫苗学的新进展,介绍新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的现状,同时也涉及与发展新疫苗相关方面,诸如,疫苗的工艺学,疫苗的免疫机理,粘膜免疫,DNA疫苗和转基因的新技术,以及有关新疫苗研制的管理规范等。编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企望与国内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这种形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本书的出版,衷心希望海内外的中国预防医学工作者,加强交流,携手合作,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疫苗学这门新学科,研制和开发新疫苗,并为最终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而共同努力。
主持人:人们对疫苗并不陌生,打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必须按时接种各种各样的疫苗,疫苗已帮助人类抵抗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侵袭。您这本书名为《当代新疫苗》,能否请您解释一下当代新疫苗与传统意义的疫苗有什么差别?
李教授:疫苗最初因牛痘而得名,即用牛制备的疫苗。疫苗的现代定义为: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包括蛋白质、多糖、核酸、活载体或感染因子等。
主持人:在这本书里,对疫苗的三次革命,即传统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DNA疫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您能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的观众这三次革命的情况?
李教授:以疫苗之父Pasteur于19世纪末研制的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和狂犬疫苗为标志的第一次疫苗革命;以重组DNA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疫苗革命;引发第三次疫苗革命的DNA疫苗。
主持人:在这里我想请您跟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和同类的书相比,这本当代新疫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李教授:面广、介绍详尽,图文并茂,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工具书的作用。国内第一本疫苗的专著;各个领域都是国内外很有经验的一些很优秀的专家。保证书的质量;评审专家有十几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长期从事新疫苗的研究、审核和开发工作,以在美国FDA的疫苗评审和研究中心有13年的工作经验,于是1997年补原国家科委聘为新药研究与一发专家委员会海外委员等。
主持人:请李教授谈一谈目前加强疫苗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
李教授:人类的平均寿命和19世纪相比处长了数十年。这主要是因为造成残废死亡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甚至使得像天花这样的烈属传染病能够从地球上消灭。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已研制和开发出30多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每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有是人类的健康产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远的效果和影响;也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治疗药品能像疫苗一样以极其低廉的代价把某一种疾病从地球上消灭。
主持人:卫生健康条件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特异治疗药物和有效疫苗的使用,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率并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然而传染病仍然是当今世界上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我们开发研制新疫苗和改进现有疫苗的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20分钟的节目到这里就要跟您说再会了。请在下周同一时间继续收看《大学书苑》。再见!!
来源:高教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