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科学家的良知——《我控诉霸道的经济》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科学家的良知——《我控诉霸道的经济》
黄旭颖
2003-07-07 15:15:35 来源:
第一眼看到《
我控诉霸道的经济
》(许钧、呼延华主编,“法兰西书库·睿哲系列”之一)这书名时,我就立即被它吸引了。记得左拉在替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特伸张正义时曾在《震旦报》上发表公开信,头一句便是“我控诉”,想必作者是引用了左拉的这句话作为书名,暗示他也像左拉一样,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发出正义的声音。
本书作者阿尔贝·雅卡尔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本书是他透过对经济现象的观察作出的一些人文思考。
作者“控诉”的是“经济”,却先从“人”谈起,因为,显然,没有人的纵容,经济这台机器也就无从肆虐。
第一个要谈的就是人口。全球的人口还在持续增长,而地球即将不堪重负。大到全人类,小到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所引起的“人的不平等”现象无处不在。作者以铁的数字为证,指责西方居民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他们肆意挥霍地球的宝贵资源,而广大的亚非拉人民还在为温饱苦苦挣扎。富国对穷国动辄以武力相威胁,因为穷,那里的人命就特别不值钱。他们宣扬的“人权”与“平等”不属于穷国和那里的人民。作者号召人们发动一场反对“不平等和贫穷”的战争。
如今世人大多为经济繁荣的表象所蒙蔽,因此难免将经济主义的教条奉为真理,也就是说,一切都由钱说了算。按照这个逻辑,买不起房子的人就不该有房子住(尽管宪法也承认人有住房权,但在无往不胜的经济主义面前,宪法也得退让三分);没有钱,没有工作,人就没有尊严。为了卖出好价钱,销毁大量的农畜产品也是合乎“教义”的。作者认为这后一种行为尤其可耻,那些人全然不顾世界上许许多多还在忍饥挨饿的人,而只在乎自己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家向我们脑子里灌输的经济理论已根深蒂固,它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支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这还不算,就连关系人类存亡的战争也逃不过它的管制。时至今日,战争更多的是属于“经济行为”。作者举了有关美国的两个典型例子。一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借二战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和平发展绝不能有这等功效;二是1992年美军选择电视的黄金时段登陆索马里,作者不无讽刺地说,将军们都“听命于钞票”了。
当然,自由经济主义一统天下难免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打算在古巴推行集体主义经济,不幸,这好端端的试验硬是被美国活生生地搅了——美国对古巴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非人道的经济封锁。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美国人对自己的制度“缺乏信心”呢?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敢”对集体主义放任自流。他们的心虚恰是明证。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禁止“一切有可能暴露其错误的论证和实验”,这正是经济完整主义的作派。
人类社会很早就接受了“财产所有权”的观念,作者建议大家进一步接受“人类财产”的概念。比方说,石油就是一项人类的共同财产,谁也没有权力擅自开采,因为这同时也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既然个人的财产值得尊重,那么,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就更应该受到尊重。作者尤其奉劝人们别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居民学习,若人人都以那样奢华的方式过活,地球的末日无疑将提前到来。
经济主义的特征就是用“价值”来衡量一切,作者形象地称之为“会计用语”,人的生命也不可幸免地被标上了价。因此,一个人在多少岁之前有价值,多少岁以后没有价值,经济学家们心里都有本明细的账呢。为了至高无上的经济利益,他们自然盼望着没价值的人趁早“乖乖消失”。还有人的器官——穷人的器官——也都是有价的,他们专供医生们为富人“移花接木”、“妙手回春”。作者提醒人们不要将这样的野蛮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漠视生命”或“生性歹毒”,而应当考虑到这是“接受经济主义的必然结果”。如果人都不把人当人看,只看成是具有价值的商品,那么人类就真要回复到野蛮的状态去了。
因此,作者呼吁人们掌握自己的命运,在“野蛮”与“民主”中作出抉择,因为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
看着这番对经济主义义正词严的控诉,面对世界上由经济主义造成的种种悲剧,善良的人们都不会无动于衷吧。作者逻辑严明,论据翔实。他旁征博引又博学强记,对经济学、生物学甚至物理学、数学等诸多学科都造诣颇深,令人叹服。我希望通过介绍这样的一部作品,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共同思考人类的未来。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3.6.27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