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写的美国文学史——谈《新编美国文学史》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国人写的美国文学史——谈《新编美国文学史》
陶洁
2003-07-30 11:24:49  来源:  
 
 20世纪后期由于各种理论的兴起,西方学术界对文学史的编写有了新的看法,提出很多关于“重建文学史”或“再思文学史”的主张。如何撰写文学史也成了一门学问,引起了不少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外国人的中国学者也兴致勃勃地编写起各种各样的美国文学史。那么,中国人写的美国文学史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色?我认为,首先它应该反映美国国内在这方面的新的研究成果,有关新的观点和评论的信息量要比较大。例如,中国人过去很看重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但过去的美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选读不太提到它。现在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本小说?其次,新的文学史应该有一定的系统性。美国人可以根据他们的理论来撰写,可以挑战以往的系统,甚至可以不要系统。比如,《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就明确表示该书不强求一个“连贯地讲述的”、“统一的、完整的故事”,因为“文学作品的多样化和文学批评的多种方式”使得“想造成一种连续的印象已经不再可能,而且也不明智。”也许这在美国文学史的编写史上是种突破,但这种不连贯性、不完整性给外国读者还是造成一定的麻烦——如果你想了解马克·吐温,你得到至少三个不同的章节去寻找。中国人阅读外国文学史的目的还是想得到一定的知识,而且希望得到比较完整的知识。因此,被美国学者否定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还是有一定的必要的。第三,这样的文学史应该有中国学者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利用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但不应全盘照搬。那样的话,不如直接翻译一本外国文学史更有价值。我们应该有我们的评论标准,有我们自己的看法和立场。第四,这样的文学史在写法上要照顾中国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和兴趣。

 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刘海平、王守仁主编的四卷本《新编美国文学史》,具有我所赞赏的那些特点。

 这部书没有当前很流行的各种莫名其妙的理论名词,即便在专门论述当代美国文学批评理论的那一章里,编者也坚持用深入浅出、平和翔实的笔法把史与论说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这种照顾我国读者的实际情况的写法使不了解美国文学的人也可以读出兴趣。但这又是一本认真的学术著作,书后的大事记、参考书目、中英文索引超过其他同类的文学史著作,为研究美国文学的读者提供了很多方便。

 从内容来说,编者们确实强调了最新的材料、理论和动态。他们参考的大部分资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是2000年才在美国出版的。全书对美国文学的发展,是从立国以前一直到上世纪末,按历史时期和思潮、重要作家、作品和体裁类别有条不紊地叙述的。每卷有概论,每章有总论,线索明确,保持了连贯性和完整性。值得称道的是,此书不像其他美国文学史忽略或简单提及在新大陆殖民以前的土著印第安人,而是在第一卷用一章两节的篇幅通过生动的曲词和神话传说介绍了他们的文学传统。对其他少数族裔。如黑人文学、华裔文学都有专章介绍。尤其是第四卷对通俗文学的介绍既内容丰富又十分精炼,所用“复兴”、“回归”和”延续”等字眼把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的大众文学和整个历史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反映了美国这些年来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有益的经验和成果,编者们在“拿来主义”方面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然而,编者们并不单纯照搬国外的东西。关于富兰克林代表美国文化中精神上的理想主义和生活中的个人主义的论点、19世纪美国“文艺复兴”的说法是否符合实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义与区分、当代美国文学批评理论的特点(尤其是美国实用主义精神的潜在影响)等问题的分析都十分精辟。对安德森和凯瑟的比较是美国学者都讨论得不多的问题,因而更有独到之处。至于惠特曼、赛珍珠等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则更是锦上添花了。

 一本由数位学者合作写成的文学史里很难避免一些疏漏。我认为这本《新编美国文学史》的一个问题是布局上不尽合理。例如,第一卷包括的内容从印第安文学到1860年美国第一次“文艺复兴”,前后数百年的历史只占450页。第四卷有600页,但内容只是20世纪后55年的历史。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相比之下,第一卷未免太少了一些。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一些重要的作家的评论就有些单薄。有时候,也许是由于编者的偏爱,某些作家占的篇幅又太多了一些。例如第三卷现代美国小说那一章里,海明威占了不到20页,菲茨杰拉德只有7页,而赛珍珠却拥有23页。即使是为了纠正过去对她的忽略,这篇幅似乎也还是多了一些。

 当然,这些是小毛病。瑕不掩瑜,《新编美国文学史》从总体来说是一本出色的学术著作。

 《新编美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来源:文汇报2003.7.25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 中西合鉴 踏实求新:试评《新编美国文学史》 (2002.11.07 16:38:02)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