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带一本书进考场——可喜的突破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带一本书进考场——可喜的突破
杨崇龙
2003-08-07 14:21:27  来源:  
 
 细细翻阅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03年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数学手册》这本100页的小册子,不禁为之感慨、为之叫好!它汇集了初中阶段数学学习中的全部定义、定理、公式及常用数据,共455条。云南省规定,中考时,考生可带这本小册子进入考场,作为考试时的参考书使用,这是自2001年云南省在中考时实行政治学科开卷考试之后,在考试改革中的又一项可喜的突破。

 之所以为之感慨、为之叫好,是因为我不由得想起了40多年前自己念中学时的情景。每次考试前为记住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强行记忆不说,还要一遍遍地默写,常常要耗费好多时间!常用数据甚至要求学生背1-10的立方、1-20的平方。有一次,我在30度角的三角板三边上,分别刻上,并将其带进考场使用,但是在考试过程中,我一直害怕被监考老师发现后认为我是在作弊。这些年,我也常去学校听过一些课,有的老师讲到公式、定理时,却很少讲这些公式、定理是怎么来的。老师讲完后还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三遍,并要背下来!其他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也都大同小异。学生的精力相当一部分花在死记硬背上,至于怎么灵活地运用定义、定理、公式来解题,怎么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原理来阐述现实问题,反倒没有花多少时间。

 当然,无论是数学学科还是其他科目,我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记忆、背诵一些知识。比如学外语,记不住单词能学好吗?这里的关键是,第一,要筛选哪些知识是必须记住的,日后工作中如能顺手查到,又何必死记呢?第二,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掌握知识的精髓和学习的方法;第三,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在运用中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所以,让学生带《数学手册》进考场,并不是降低要求。实际上,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要求反而更高了。讲定理、公式时,要弄清来龙去脉。考试命题时,包括一些选择题、判断题,要求学生死记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去考了。如果学生没有学懂,即使告诉他定理、公式,他也照样做不出来。抛开这些内容的考试才是考学生真本事。

 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结合这次课程改革解决教材中的偏、难、繁、旧的问题,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有人说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在一定意义上也确实如此。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在考试方面有所突破,而这本小册子的编印、出版也只是云南省中考改革中的一项可喜突破,相信今后的中考改革也必将越来越科学、规范。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7日第6版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