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快乐 还记得儿童节收到的礼物吗?是一件漂亮的衣服?是期待已久的玩具?还是游乐场的一次玩耍?今天是六一儿童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为读者朋友们准备了精美的赠书,只要参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活动,即有机会获得。
如何获得赠书 参与《财富小管家,还是败家小怪物?》(桑妮·李(Sunny Lee))豆瓣短评,评论排名前十,即有机会获得《财富小管家,还是败家小怪物?》赠书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6月15日12:00。

如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联系小编。
最近,一位朋友吐槽:“这六一儿童节还没有到,家里侄子居然就直接问我要礼物:‘小姑,今年儿童节你给我买一套NIKE的运动鞋吧!’”她说,平时侄子的零花钱不少,但总能花个精光。现在的小孩子爱攀比,买东西还都要名牌! 趁着儿童节这个机会,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不少中国式父母不知所措的问题——儿童财商培养。家庭中的理财观念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很多父母自身错误的财务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子女的理财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
有求必应,结果孩子不懂节制;
夫妻常为钱争吵,让孩子产生对钱的厌恶感;
父母答应孩子考试拿高分给予奖励,最终没兑现,孩子有梦想的破灭感; ………… 我们该怎样避免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我想,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培养孩子“做出明智财务决策”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念,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财商教育在国外已经是具备相当规模的一个教育领域: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倡导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发布并实施了对应的教育计划;英国在2014年规定,公立学校学生在校必须接受财经素养教育;2016年,美国全部51个州和特区中有45个将个人理财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其中17个要求在高中开设必选课程。理财教育也日益为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所关注,纳入学校实践课程。上海市的中小学教材中就设置了“储蓄与保险”“生活消费”“国民财富和纳税意识”等内容,一些学校还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理财情景教育。 研究显示,影响一个孩子财商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环境。但事实上,除了少数从事相关行业的家长外,大部分家庭很难提供有效的理财教育,家长的陈旧观念甚至可能造成引导错误。很多家长对财商教育的态度是“重要但不紧急”,他们往往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研究英语、奥数等能立竿见影的教育上,这样的一些错误观念就导致孩子很有可能错过了最为关键的教育时机。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对3~5岁儿童来说,财经素养的培养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对6~12岁儿童,重点应放在财务习惯和规范的养成上;13~21岁则是学习金融知识和提高决策技能最有效率的时段。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由美国职业理财顾问桑妮·李(Sunny Lee)所著的《财富小管家,还是败家小怪物?》。桑妮是一对双胞胎儿子的妈妈,从孩子们两岁开始,桑妮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财富教育。桑妮发明的一整套奖励系统,不仅让两个儿子11岁的时候就设立和管理自己的储蓄账户、投资账户和大学基金账户,成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小管家”,而且让全家的生活变得轻松:孩子们能独立处理早上起床、洗漱、上学、做家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写作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分享。 结合亲身经历,桑妮将她的一整套简单而有趣的系统总结为以下七个习惯。
习惯之一:培养财富管家的思维模式
桑妮提出,我们的思想是我们成就财富人生工具箱里的第一个工具,父母要确保孩子建立对钱积极健康的第一印象。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习惯。所以,父母跟孩子谈到和钱相关的话题时,要注意正向引导,尽量给孩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父母需要重塑自己的金钱观,进而去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桑妮经常给孩子们重复关于金钱的五条基本原理:
钱是一种工具,一种让生活变得舒适、有趣的工具。 这世界上有足够的的钱给所有人。 钱是好东西,非常有用的东西。 如果你能为他人创造价值,你就能成为掌握财富的人。 与人分享。
家长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引导孩子,孩子才会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金钱——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个部分。
习惯之二:存钱要趁早
桑妮为孩子们准备了两个有力的理财工具——存钱罐(“小银行”)和纸钱包,帮助孩子们深刻理解通过劳动赚钱这件事;鼓励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倒垃圾、扫落叶、浇花、叠衣服等,通过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情来获得报酬,实现目标。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用存钱罐存钱,用钱包里的钱给自己和家人、朋友买东西。

桑妮的两个儿子杰森和马修的第一个存钱罐/桑妮·李供图
 杰森和马修的第一个纸钱包/桑妮·李供图
当孩子们各自存下了一定数额的基金,桑妮告诉他们“小银行”已经没有空间了,需要给钱换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真正的银行。她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银行,仔细地向孩子们说明存款的原因和步骤。桑妮会带着孩子们定期光顾“他们的银行”,孩子们也很快学会了自己填写存款单,核对金额,再找银行柜员办理存款业务。这让孩子们很自豪,从小就培养起了存钱的意识。
 杰森和马修第一次去银行办理了自己的账户/桑妮·李供图
习惯之三:建立提醒、重复和奖励机制
在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的时候,桑妮为孩子们制订了一个激励方案——“清晨内务奖励计划”:如果谁早上不用父母提醒,就能搞定所有事情(6:30起床,收拾床铺,穿好衣服,吃早饭等诸如此类),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零用钱。用对话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完成清晨内务他们可以赚到很多钱。形成这样的习惯,全家每个早上就会过得更加轻松而从容;同时也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掌控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长大以后他们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桑妮为杰森和马修制定的“清晨内务奖励计划”/桑妮·李供图
清晨内务奖励计划顺利推进的同时,桑妮也推进了特殊奖励计划。孩子们完成每天或每周常规活动之后额外做一些事情(如进行打字练习、做创意手工、写读书报告等),就会得到更多的奖励。其中的阅读计划,桑妮称之为“神奇阅读计划”:如果孩子们可以各自读完200本书,在他们搬进新房子的时候,就可以养一只他们想要的小狗。实施这个计划后,两个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各自完成了200多篇读书报告。
 通过“神奇阅读计划”,杰森和马修在四年级就完成了1000多篇读后感 /桑妮·李供图
习惯之四:寄予高期望,设定高目标
成功容易滋生自满,桑妮察觉到孩子们自满的苗头之时立即采取行动,设计了全新的“卓越之旅计划”,目的是挖掘孩子们更多的潜能,使他们均衡发展。卓越之旅计划包括六个类目:四大奖章制度,超级清晨内务,机遇家务,运动/音乐/语言训练,每日名言,以及领袖的选择。桑妮把整个计划分解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呈现,帮助孩子们理解。
卓越之旅计划顺利进行,孩子们最大的变化是——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最重要的是,他们也主动伸出援手,为别人提供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了领导力的含义。他们慢慢喜欢上了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最初孩子们是想得到可观的奖金,后来就明白了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每一天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收获。
习惯之五:在游戏中学习个人理财
为了帮助孩子们培养处理实际个人财务的能力,桑妮为孩子们设计了新的计划——理财阅读计划。每周桑妮会给孩子们两个题目,让他们针对其中的一个话题写文章,并为他们每周的总体表现打分。在这一过程中,桑妮与孩子们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计划中。她也发现了很多有趣且教育功能强大的网站,让孩子们通过在线互动游戏学习更多东西。模拟的实物交易,促使孩子们思考钱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桑妮让孩子们进行个人财务写作练习和玩财务类网络游戏,让他们在娱乐中学到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跟孩子一起玩这样的游戏,也是一种对孩子的陪伴,既能享受亲子时光,也能跟孩子一起接受财商教育。
习惯之六:体验真实世界
鹰妈妈训练小鹰学习飞翔的时候,会将小鹰从窝里推出去。因为鹰妈妈知道,只要在安全的地方待着,小鹰就学不会飞翔。桑妮也决心将孩子推到真实世界的财务问题中去:她带孩子们去到附近的农夫市场,让他们在这里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体验真正的经济生活。而最终,他们的农夫市场之行并不是以孩子拿着给自己买的东西回家结束的,而是以他们心里装满与别人分享的快乐落幕的。
 杰森和马修第一次用自己赚到的钱自主购物,还给妈妈买了咖啡/桑妮·李供图
在孩子通过努力赚到钱之后,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在现实世界里检验他花钱的本领。给孩子自由,让他自己做决定,让他真正地“到天空中飞翔”。这样,他才可以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
习惯之七:回报,分享爱
桑妮夫妇一直在以自身的行动教孩子们给予和分享:他们在教堂例行捐款,孩子们的爸爸对乞讨的年轻孕妇慷慨解囊,通过给予别人来感受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幸福。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们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有了要为教堂、慈善机构捐钱来支持和帮助更多的人的梦想。
学会对别人慷慨,其实是送给自己的礼物。让孩子知道,对他人的付出和给予有很多种方式,比如送一份小礼物或是帮别人一点小忙。他们长大之后,也会通过分享自己的财富,影响别人的人生。 教会孩子理财,是对孩子的未来进行爱的投资。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教育孩子,一定会给予孩子的人生积极的影响,得到丰厚的回报。
桑妮的书中分享了丰富的案例、实在的干货和更多有价值的资源,如果现在的你还意犹未尽的话,就赶紧动手下单深入学习吧!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