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人大社《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引言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人大社《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引言
2003-10-22 09:30:54 来源: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其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在西方,公司理财在依次经历了以融资理财为主的传统理财阶段和以资金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为主的综合理财阶段后,进人了以估价和股利分配为特征的现代理财阶段。①从此,股利政策的研究成为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可喜局面。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西方有关股利政策的文献可谓不胜枚举,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北美的主要财务期刊如《财务学刊》、《商业杂志》、《财务经济学刊》和《财务与数量分析学刊》等,几乎每一期都有关于股利政策方面的文章。
然而,与当今国外学术界热烈讨论股利政策呈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关于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仍处于相对冷落的状态。经过文献检索和研究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学术界在股份公司股利政策制定方面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大致上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研究目标不明确。这些研究成果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一般的股份公司或上市公司,而没有注意到我国股份公司产生的特殊背景。(2)研究内容不深人。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介绍西方股利政策的传统理论,而较少涉及股利政策的现代理论,如股利信号理论等。(3)研究方法不够严谨。与其他经济问题研究一样,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都采用定性描述方法,而缺乏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近一两年才有几篇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①理论的贫乏导致了实务混乱。由于没有科学的股利分配理论作指导,使得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没有章法可循,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十分不规范,如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时间随意性较大、股利分配形式繁多、股利政策不稳定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急剧增多,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与股利分配政策有关的财务问题,因此,股份公司迫切需要科学、系统和实用的理论研究成果做指导,以便不断克服当前股利政策制定严重依赖于公司管理当局的经验性行为的弊端。鉴于此,笔者萌发了研究股利政策的兴趣。
股利政策研究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取得大家都能认同的结论,以至于股利政策研究常常让一些财务大师们无所适从。例如,按照MM理论,理论上股利政策与股价无关,但大量的实证结果表明:
(1)股利政策对股价确有影响;“一鸟在手”理论通俗易懂且与实际生活相符,但却经不起理论推敲;(2)有的实证结果认为存在税收效应,但有的实证研究却不支持等。以致著名财务学者布莱克(Black,1976)感慨地说道:“我们越是深入地考究股利政策,越觉得它像一个谜。”②我在确定以股利政策为研究课题后,也常常陷于谜团困境中,所幸的是有恩师余绪缨教授的精心指导,学友们的思想交流。在他们的启发之下,笔者最后确定主要从股利信号理论角度人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1.股利政策研究起源于西方,历经40余年,留下了诸多丰富的材料。然而国内目前尚未有人对此做一系统全面的介绍。“假如我们不能了解前人的想法,不能认识前人文章背后的思想,不能把握他们的思路,不能发掘这些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要迷失在错综复杂的文献里。”①因此,笔者通过对大量西方相关文献的梳理,在总结股利政策理论进展的总体脉络基础上,对股利政策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剖析和总结了股利有关论、股利无关论、税收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理论和行为理论等各种流派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演变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实证研究方法及得出的结论,从中探明西方股利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2.当今社会进人了信息社会,信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证券市场尤其如此,证券价格是市场上各种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股利政策是众多信息中的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公司经营者力图通过股利政策传递他们所掌握的内幕信息,投资者通过分析股利政策中隐含的信息来研究公司的真实价值。因此,在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术研究都是围绕着股利信息而展开的。本书第五章借鉴西方股利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在转轨经济体制下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由于股权结构、企业目标、市场环境不同,我国股份公司的股利政策与西方股份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明显的差异。书中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然后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能向市场传递一定的信号,但传递的内容与西方完全不同,即:(1)股利政策是一种信号,股利的增加会导致股价的上涨,股利的减少会导致股价的下跌;(2)股利政策的变动与未来盈利水平无关;(3)股利的高低与当年利润水平相关。最后,选取沪深股市144家上市公司在1995—1998年发生的股利增加事件142次,股利减少事件299次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事件研究法和统计学上的x2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述假设一一进行检验,实证结果与上述假设一致。
3.50年来,令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困惑不解的,除了股利到底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外,还有公司为什么要发放股利?影响公司股利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公司应采取何种股利形式等。本书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六章在分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动因、股利支付形式、股利政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
4.导师余先生在论及治学方法时,常借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十六字告诫弟子。对待外国的东西,我们首先要学通、学透,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集百家之长,融合提炼,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书在对西方股利理论进行梳理后,应用这些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第七章就我国上市公司如何设计、制定和选择股利政策提出了决策思路,在第八章就政府现阶段应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书的主要贡献是:(1)对西方股利政策理论发展所做的综合性评述,为中国今后股利政策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性的理论基础;(2)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股利信号内涵所做的实证检验,为政府保护股东权益、规范股利分配行为和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①实证分析方面的文章有吴世农、郭力实:《股利政策和股利收益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一项实证分析》,载《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管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研究》,1998(6);刘星:《股利决策新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等。① 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2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③Fischer Black,“The Dividend Puzzle”,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Winter 1976,pp.5-8
摘自《
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
》
来源:人大?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