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双甲子弦歌——西安交通大学校史故事365选编》(订购)
甫提到一本记载了一所120余年历史的高等学校的校史书籍,您首先会产生怎样的猜想?
或许是一本晦涩、艰深、大部头、无趣的书。
但如果这本书以200余个精干、写实、图文并茂、有人文关怀的故事撑起了120余年的漫漫长河,并能够在其中找到唐文治、陆定一、邹韬奋、钱学森这些伟人的身影和他们与母校的点滴情感,您对这本书的期待值是否会提高呢?
《双甲子弦歌——西安交通大学校史故事365选编》,别开生面,妙趣盎然。
一所学校就是一部历史。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拥有120余年光辉历史,桃李满天下,盛誉冠四海的著名学府。
120余年的校史故事,积淀着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史文化传承和开拓的就是这所百廿学府的发展历程。
历来写史,易陷于浩繁史料,厚重深沉,而《双甲子弦歌》通过合理的谋篇布局,拨开云雾,显清晰脉络;行文清新流畅而不失客观严肃,故事轻松而不轻浮,读来令人有愉悦之享。
主要内容
全书分设“长河撷英”“西迁华章”“科学奥府”“先生之风”“英俊济跄”“真理之花”“文脉承传”“学府古韵”八个篇章。
“长河撷英”“西迁华章”两篇章,自南洋公学初创铺陈开来,从盛宣怀奏请兴学以图强国,讲到彭康起承时代,沪上与西安两交大齐头发展,其中筚路蓝缕,无数艰辛。
前辈先贤放弃上海优厚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在西北黄土中扎根。在艰苦奋斗中铸就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宝贵的财富。
交大西迁是老一辈交大人秉承国家利益至上,坚持服务国家、建设国家的责任担当;是老一辈交大人抛弃局部利益、家庭利益、个人利益,责无旁贷、义无返顾建设大西北的生动实践。
“科学奥府”一篇讲述了平地而起的西安交通大学何以传承老传统,发展新特色。20个故事,讲述了20个学科、学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如何一砖一瓦、一手一脚地创建起来的过程。
“先生之风”一篇, 记录了62位交大历史,也是中国教育史上卓有贡献的师长,其中不乏学界翘楚,开一代先河的大师,而文中俯拾皆是其教书育人、埋头科研的平凡却不平淡的小故事。如沈尚贤先生,江泽民学长的恩师,文中说他“对青年教师要求严格,每有试讲,他必参加,还亲自下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
西迁博物馆讲述着这所学校的辉煌历史和责任使命,弘扬着“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6字校训的精神内涵。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交大学子走出校园,在各自领域奋斗耕耘,取得不凡成绩,皆得益于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教学传统。李叔同“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建树甚广,在大师辈出的民国,恐怕无一人可与其比肩”;张光斗“我的童年梦想,就是看到中国强大起来,不再受人欺负,选择水利专业,是认为它可以为民造福”;胡声求在美国筹建“中国飞机制造厂”,“参与制订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及农神火箭的研发工作,为人类征服太空做出了重要贡献”;黄炎培,陆定一,钱学森,丁关根,蒋正华,韩启德……不一而足。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科研精神,是母校给予的宝贵财富,亦是后学效仿之楷模。
“真理之花”“文脉传承”,交大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亦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此两篇讲述学子志士的革命事迹及寓于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一歌一训中的交大精神文脉,以彰显西安交通大学特有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话剧潮、讲演会,西迁精神,“抗战迁陕”精神……老交大的故事,弦歌不辍。
“学府古韵”一篇收录反映西安交通大学地理风貌历史考的文章,以回念、再塑巍巍学府中那独有的古之神韵。
以史为镜,前事不忘。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前辈先闲在波谲云诡的时代变迁中,励精图治、传承薪火的艰辛与不易,感动于交大人对事业的执著、热爱与奉献,更能体味出一种中兴民族的使命情怀、严谨精致的卓越追求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如今,将这些文章精选成册,希望通过留存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来重现那份属于西安交大的记忆,彰示那份属于西安交大特有的文化品质。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