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水而来》(订购)
西篱 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出版
动态奇幻之美是西篱诗集《随水而来》的重要诗美特色。所谓动态奇幻之美,是指诗人通过他的诗歌,建构出一种画面与诗情的动态与奇幻的诗境,这种诗境是流动的 、变幻的、空灵的,形成一种动态与奇幻的美感,具有独特的诗美特色。诗集《随水而来》是这种诗美的鲜活例子。
在《随水而来》这本诗集中,具有动态奇幻之美的诗作不在少数。在开卷的《光》这首诗中,诗人将“光”这种自然现象予以动态化:
黄昏 白羽毛的鸟
自向西的窗 涌进
悄悄 莅临人群
在地板涂银
在白墙描金
在一杯水里
漾出钻石的欢欣
有人絮语 有人聆听
记忆的微笑
灵魂的眼神……
片刻 又片刻
片刻之后
鸟儿听见 远方的呼唤
鸟群忙碌 翅膀把黑夜
从大海煽动到山顶
收束尾翼 原路退回
带走钻石、金和银
头颅优美地扭转 眨眨眼睛
我心领神会
我也一样 来过
将很快离开
光一样轻盈……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动写静,连用涌进、莅临、涂描、漾出、煽动、收束、退回、带走、来过、离开、轻盈等动词与形容词,将静谧的、光芒涌进的夜景描绘得生动多姿,构造出使一幅动态空灵的美的境界,含蓄地表达其神秘的美。

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说过:“语言的流动不只是和意识的内在内容相平行,并且是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和它平等的,这水平面可以低到为个别印象所占据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高到注意焦点里只有抽象的概念和它们的关系的心理状态,就是通常所谓的推理。可见,语言只有外在的形式是不变的;它的内在意义,它的心灵价值或强度,随着注意或心灵选择的方向而自由变化,不消说还随着心灵的一般发展而自由变化。”(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长诗《随水而来》就是这样一首佳作。诗人在流动的景观与情绪中发拙诗美,表现诗美,在语言的流动中随着心灵的自由变化而跳跃。全诗二十五节,每一节都似乎与“水”有关,这“水”既是有形的物态的水,但更多的是指形而上的水。诗人意到笔随,在流动的思绪中,不断变幻场景,随着动态的诗情、诗思不断创造一幅幅耐人寻味的诗境。
第一节,诗人的诗情高涨:
随水而来
它无声无息却长驱直入
在它汹涌之峰的上部
日光闪烁的地方
生活
正消融其实有的一切
你在旅途
在傍晚的车窗旁
看到那即将逝去的
陌生的灯火
又作为某种证明
在远方移动
在这里,“汹涌之峰”“旅途的车窗”,在“远方移动”的“陌生的灯火”构成一组由近而远的动态画面,表达了诗人活跃跳动的诗思,我们看到了一个探索者的执着身影。
而从第二节至第二十三节,诗人的意识流不断变幻,诗情不断滚动,将读者带进“随水而动”、时而浪花飞溅,时而静流则深的诗的河流之中。到第二十四节,诗人作为“自由之子”,“大智若愚地嘻笑”,“我们只需要片刻/阳光就会流进/理想的心中”,说明诗人对理想的追寻,已经有了重大收获。
到第二十五节即最后一节,诗人的诗情再度高涨:
鱼群游动
它们的季节到了
是谁把我的蜡烛吹熄
是谁从夜晚的山路上跑过
我将平静地祷告
感应内心
歌声自远方而起
那四处蛰伏的精灵
她们终于轻盈起来
如天空的水滴
有许多果实在黑暗之处
不得不吞咽下去
鱼群游动
它们愉快的生活正在开始
它们丰满、优美
在透明的水中前行……
这是一次成功的挣脱旧我之旅,看来,经过一段长长的“河流的颠簸”之后,诗人的思想也已经成熟、丰满,在她的精神领域已能够更轻盈地在水中前行,穿越风浪了。这首长诗,诗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在自己的幻觉河流中沉浮,旋转,化静为动,将其丰富的想象,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化为摇曳多姿、优美灵动的诗行。洋洋洒洒,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境界深邃、缤纷、神秘,是一首富有张力的作品。

诗集中的另一首长诗《水》与《随水而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二者并非简单的重复。二者都以水为载体,借“水”抒情。诗人打破时空,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在第七节中,她在“柔波起伏”之外的千古不朽的晒台,“长久地等待灯火辉煌的远处/一个我们终生渴望的身影”;她自拟青蛙,在“无边无际的池塘”“无底的底部”,“叫声里总藏着自己的灵魂”。诗人将水、青春、童年、幽光、闪电、灯光、火焰、池塘、星星、夜来香、落叶、阳光……全调动起来,广渲气氛,升华诗的境界,使其动态美、空灵美、奇幻美显出强烈的情感浓度。
《怀念花溪》也是一首富有动态美感的作品。诗人先将花溪比拟作蓝宝石,又似“矢车菊的花瓣/在云贵高原上摇曵”,这是美如花瓣、摇曵着的花溪。“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像自由女神倾泻她们的激情”,这是花溪外在的动态美。“如果是五月/绵绵细雨就会涨满她的心房/涨满她恋爱的欲望”,“即使寒冬降临 大雪纷飞/花溪也依然碧绿/运载着朵朵雪花/流向远方……” 这是花溪内在的美。这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与表现,在形式上获得了动态跳跃的快感与美感。
在《风翻越又一个世纪》中,作者用“风翻越又一个世纪的峰峦”一句就将风的形象化、动态化,既写出风的力度,又写出时间的沧桑。“风已经温柔又苍劲/年轻的女郎从远处慢跑而过/半空里全是亚麻色头发飞扬的影子”,从女郎的角度写出风的影子与形状。

西篱的诗,追求动态奇幻的美,但她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坚实的大地。她“在我的土地上有全部的心灵之路/永远回响人类希望的足音”(《风翻越又一个世纪》)。在《太阳雪 玉树殇》中,诗人悼念玉树大地震中的遇难者,她思考:“生命并不属于你,不属于我们”,她的思绪穿越时空,上天入地,“我的灵魂匍匐在格萨尔广场/我想潜入地底 或者升入空中/却不能找回安宁的梦乡/一个夜晚改变了世界/所有被禁锢的血液/改变了雪的形状”。诗人以她独特的创造力,赋 “太阳雪”这一自然现象以新奇的内涵与凄美的诗意:
太阳雪 水的形状
灵魂的形状
眼泪的形状
亡灵的歌声
在云开日出的地方
在群山之巅翱翔
一切变得柔软
所有 将要到达的地方
光的胳膊 水的曲线
白昼似朵朵雪莲
群山像大海的波浪
让我们紧闭双目
祈祷 在花瓣和水珠中流传
在高原上飘荡 疼痛 飞翔 到达
完美的时光……
一连串美的意象,加上一连串动词,奇幻的诗境,使诗人对死难者的哀悼、疼痛,跃动着生命的旋律,化作了“太阳雪”一样美的诗魂,令人感动。“太阳雪”于是也成了一个有独特意义的意象。

有诗评家称西篱的诗为梦幻之诗,我认为是奇幻多蕴含梦幻,或曰梦幻产生奇幻。很多是如梦似醒,如幻似真的境界。常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意趣。她的追求、理想、幸福、痛苦、欢乐、忧伤、寂寞、惆怅……都在这似幻似真的朦胧诗境中经意或不经意间自然地流露。她的敏感、纤细、复杂、多彩的诗心都在这些含蓄、隐喻、象征、暗示中艺术地呈现,其高超的诗歌艺术也就蕴含其中。既有美的形象与意境,又有奇幻中的潇洒、神秘的幽思、飘逸与深沉。
在《夜的海》《海的梦》《暮色如同回忆》等诗中,诗人以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敏锐诗眼,创造出一幅幅优美的动态的诗境,灵动的意象,动态的奇幻,令人神往。
《夜的海》诗人的内心世界“静如潮水”“狂如潮水”,诗人的情感世界与生命力如奔腾的潮水。《海的梦》将大海的梦写得生动、神奇与壮美:“梦的浮力/游动的地方/水草们欢悦/海星子们歌唱”,“远处的灯”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分享“灵的光/光的眼/眼的梦”。这,或许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归宿?
在《所有的路皆被梦幻照亮》等诗中,诗人呼吸梦幻,“沐浴这梦幻的时光”,体验梦幻,将她的思考融入梦境与梦幻,于是灵魂与道路皆被梦幻之光照亮。于是,她的爱人“带着他秘密的心灵前往”这美的所在。
西篱如梦似幻之诗,使她诗歌的动态美令人回味,更富魅力。
本文原载于:中国作家网
作者简介:唐德亮,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理事,广东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
来意: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