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西篱诗集《随水而来》:烦嚣难以遮蔽的深邃与宁静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西篱诗集《随水而来》:烦嚣难以遮蔽的深邃与宁静
黄俊怡
2023-10-17 09:02:59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随水而来》(订购

西篱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西篱是广东文学界知名作家,集诗歌、散文、小说、人物传记于一体,她的写作呈现多元化。西篱在省内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并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粤西地区,与西篱有互动的文友也有不少,由此可见西篱人缘之广。西篱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不由让人想起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西篱名字的由来与陶诗确有一段渊源,西篱生于深秋十月,父亲为她从陶诗中取名,可见西篱与诗的因缘,从呱呱落地便已开始。西篱的作品在主流诗刊有很高的知名度,从其创作历程,诗歌占据其写作生涯重要的部分。

  初读西篱《随水而来》,沉醉在其素雅的语言中,感受其诗风的轻柔、宁静,具有女性的柔和之美。诗经里与水有关如《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西篱必是受过古典诗词意境的熏陶,为诗集取得一个上溯远古,优美的词名。

  纵观这部诗集,《随水而来》分为四个季度,有其时间的跨度。有些季度的描写,不乏有发自内心隐晦的独白。有青春的憧憬,有爱情的吟哦,也有忧伤的浅唱,有经历岁月的洗礼,诗意表达出如水般沉静,有从某个片段残缺的铺叙到通过诗歌自愈的凝合。不可否认,也许有读者认为西篱的诗歌有忧郁的格调,但从第三季开始,《浪漫的日子》《梦幻者的黄昏》《我的心在秋季醒来》《我守在那一片金色之中》却也有着明亮、豁达的一面。四个季度,伤感与愉悦色调分明,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西篱坦言一生能够面对自然与艺术,展示自我。《作为最后的见证》,“雨”与“书”是自然和艺术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西篱具有理想情操,她将这种理想主义诗化,以诗歌的形式,通过自然意象的“弦外之音”表达出单纯的艺术价值取向。对理想情怀的追溯,在《海的梦》同样得到呈现:“远处的灯/向往的地方/至真至纯/不可企及”,所表现的便是一种“逐梦”的理想主义情愫。

《街景》/廖国松

  《随水而来》第一季蕴含自然气象并呈现意象之美。“阳光”“原野”“雨”“海”“花”信手拈来,别有一番隐喻。西篱的诗歌呈现自然的意象美。《原野上的树》由“原野”“树”“草地”“风”的组合,构筑成一幅古典的画卷。意境动静结合,在怀旧的记忆中,诗人赋予“原野上的树”另一种意义。读者从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中,势必也引起内心的共鸣。这些意象具有隐喻性,发人深思,也许每个人都可以从《原野上的树》寻找自己来时的记忆。《黄昏》里“暮色”“山巅”“蓝花瓣”“小麦色”那样优美的用词,是描写故乡暮色时分云贵高原的句子,呈现了自然意境之美。

《山野》/廖国松

  西篱的诗歌有超越时空之感,还原朴素的底色。《如水的阳光》里,时光似水,缓缓而来,面对时光的流动,时间是动态的,此刻,诗人是静态的。她在诗歌融入了自我人生的思考:“向内,再看看自己/她仿佛并不曾经历什么”这是诗人的静思,空其所有,凸显出谦卑和平和的心态。《光》通过对景物细腻的描写,黑夜与白昼的交替:“我也一样,来过/将很快离开/光一样轻盈……”随着场景的变换,由景到人,默无声息,自然而然地表达心底的遐思。诗人在《光》里留白,这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诚如诗人所说,她所经历过的、意识到和感受到却不能表达的东西,得以依赖诗歌来完成,这也正是诗歌的意义所在。

《小楼倒影》/廖国松

  西篱的诗歌有朦胧之美,像早晨雾里隔着轻纱,若远,似近,深具隐喻和启发,让人想一探究竟。《翻过那座山》《夜的海》,山有山的高度,海有海的辽远,这其中便有一种朦胧的写意,留给读者去体会其隐藏在其中的诗意。诗歌讲究含蓄,诗人通过自然意象,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在写作手法上往往以实写虚,虚与实相结合;借景抒情,情融于景中,将感情的表达恰到好处,对诗歌朦胧语境的表达,西篱深得其奥。

《远山》/廖国松

  西篱的诗歌像涓涓细流,是安静的。她善于用诗歌来讲述某一个“事物”,在叙述中,语言平和,蕴含理性的思辨。如《欣赏美而不占有它》:“欣赏美/而不是占有它/美因此丰富地存在”,西篱阐释了美的自由。美,透露那份自然的安宁和淳朴,那份丰硕的内在精神,在诗中能让人感受其中,岂非诗人的内心写照耶?从《某种时候》同样可以窥见她不务浮华,一个人安静地写作,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在喧嚣的尘世中,能保持这样恬淡的诗心与情愫,素履以往,那无疑是一股清流。

《小院》/廖国松

  西篱的诗隐蔽,深邃。《水》是一篇叙事长诗,分为十个章节。美好的意象贯穿在诗里行间,有童年的善良,青春的追忆,和个体的独立。“把雨作为知己”与“你的面容在它的幻境中展开”,这雨的实体与瞬间的虚幻形成鲜明的对比。《水》贯穿了诗人某个阶段的心路历程,深沉、深刻。正如西篱在自序中所说:“爱,存在,人性与情感的真实与虚幻,迷惘与魅惑,不可知的未来与宿命,都成为我诗歌的命题。”当然,《水》也涵盖了情感的真实及其虚幻。关于《水》所表达出对情感的体悟,诗人诉诸于“寻找一种本质/梦与温柔”。

《水边》/廖国松

  从第三季《怀念花溪》《父亲》可以看到西篱的诗歌体现了返璞归真,随水而来,随水返回原地。离乡多年,花溪的清流水、云贵高原的矢车菊、五月花溪的绵绵细雨均在她的诗中得以复原。西篱用了巨大的篇幅写《父亲》,也许那些篇幅仍不能足以写完那位“退向写字台与墙壁之间/是谁的头发和尘埃一起”,一生奉献给讲台的父亲。

《花溪风景》/廖国松

  值得一提的是,从第四季《寻找一个藏族孩子》《太阳雪玉树殇》等篇幅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内心根植善良,深藏悲悯情怀的西篱。

  《随水而来》出版后,引起了粤派众多评论家的关注,纷纷为这部诗集作了诠释与注脚,我从中选读其中一些章节,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仅与读者们做一些分享与探讨,但这并不足以完全概括西篱诗歌的全部内涵。

  本文原载于《湛江日报》2023年10月15日A05版。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内容
  • 温柔的沉默——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随水而来》 (2023.04.24 8:58:43)
  • 西篱诗集《随水而来》:诗歌的动态奇幻之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3.03.24 14:32:43)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随水而来》:第五季的神圣 (2022.10.28 9:46:05)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