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当下农村教育忧思录--广西师大社《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 - 科学.教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科学.教育
当下农村教育忧思录--广西师大社《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
欧造杰
2004-06-22 15:52:12 来源:
作为一位从农村里走出来又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过数年的人来说,我对中国当前的农村教育有着较深刻的体会。尽管我们也接受过多次的继续教育培训,但这些内容都围绕着老话题“素质教育”、“教育创新”等,仅停留在教育的技术层面上来谈,而没有抓住农村教育的深层次本质问题。现实的情况仍然是片面抓升学率,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结果是学生的厌学和老师的挤压形成鲜明对比,这是老师的尴尬,也是教育的尴尬。面对这种现状,由宠守兴博士写的《
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天问工作室策划的教育新观察丛书之一)一书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探索,实为一本有价值的读物。
综观该书内容,它具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宏观把握,抓住本质。作者没有局限于谈农村教育学校本身,而是把它放在社会的有机整体中去分析问题,寻求答案,揭示了农村教育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农村社会的落后,农村税费改革的阻力,既往农村教改经验的失误和农村教师水平的低下等内容,这样全面联系问题,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具有分析事理的战略高度,读来令人信服而切实可行,从原因中可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其次是重点突出,观点深刻。在分析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时,作者强调了它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农村教育的症结不在于农村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教育方针,而是城乡分立的社会结构;农村教育的出路不是调整农村教育面向农村实际的指导思想,而是真正地将农村的实际与教育的实际认识清楚。”关于农村教育的目标,作者指出它“应当为受教育者提供生活的目标”,提供精神粮食,提供理解社会、理解他人的钥匙,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等。这些观点很有见识,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
最后,材料丰富,通俗易懂。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书中引用了大量确切的数据、文字材料和寓言插图,报道了农民的特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资情况,农村税费改革的滞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滑坡和偏离等等。加上文笔通顺流畅,很适合于普通大众阅读理解。
新中国已走过了五十多个岁月,但至今仍然是个农业大国,这其中教育问题是个关键,而农村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当我们回顾我国历史上教育家们的实践时,从孔子的儒家礼仪到近代洋务派的改革,从康有为的维新强学运动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实验”,我们不能不有所反思、批判和超越。毛泽东说过,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同样的在今天,不了解农村教育就不能了解中国的教育事业,不能了解中国的社会。“农村教育问题是复杂的教育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未来,关系到中国的命运。每一个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有远见的政治家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当我们生活在城市的怀抱中,享受着繁华的现代文明之时,你是否对远在偏僻穷山沟孩子们的处境有切肤之痛,是否关注了中国农村的命运呢?
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何在?出路何在?打开这一本书,或许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教育新观察”丛书之《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18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