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追求完美的21个“制高点”——《大匠无弃材——国企用人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追求完美的21个“制高点”——《大匠无弃材——国企用人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那子纯
2010-01-15 14:07:29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脚踏实地地追求完美。
我们常被世俗告知:一个人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好高骛远是要吃苦头的。其实,脚踏实地与追求完美并不冲突。事实上,只有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激励他不断进取的动力才会越大;他不断进取的动力越大,他的能力提高得才会越快。
所以,与其说追求完美不切合实际,不如说追求完美是个快速提高素质和能力的最好取径。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一定要确立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才会使自己迸发出空前的激情和创造力。作为一名国企管理者,需要有一种脚踏实地地追求完美的精神。
相对于其它性质和类型的企业来说,国企的领导者面临的形势更严峻,所处的经营环境更复杂,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更多,遇到的困难更大。尤其是受体制束缚使领导者自身的创造力长期处于被限制和压抑的状态,需要更强的抗争意识和摆脱困境的能力。正因为如此,相对于其它性质和类型的企业来讲,国企领导干部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国企的领导者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实现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而要实现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必须以追求完美的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如果把这些目标形容为“制高点”,那么有以下21个“制高点”需要全力抢占:
1.
敏锐性
。缺乏敏锐性,就会丧失判断力,就会丧失创新力,企业就会面临危机。国企的领导者要对市场动向保持高度敏感,要提高洞察力、前瞻力、预测能力、预警能力、超前行动力、感知力,要“见微而知著”,对企业内外环境、对行业态势、对新生事物甚至对陌生人要有快速而准确的感知力。国企的领导者还要对队伍状况保持高度敏感,对身边的一切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尤其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只懂得抓经济工作却缺乏政治敏感性的领导者,不是合格的国企领导者。
2.
判断力
。没有敏锐性,就会缺乏判断力。但仅有敏锐性,不等于就有了判断力。判断力的内涵更为丰富。判断力是以丰富的实践为底蕴的直觉反应能力,良好的判断就是由大量信息合成出来的新信息。判断力就是决策力,准确性、科学性、逻辑性、唯一性是构成良好决策的重要元素。缺乏论证能力、缺乏把握时机和机遇的能力、缺乏及时准确评估形势的能力,就不会有好的判断力。国企的领导者尤其要对“能够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判断,对“现在做什么”、“未来做什么”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判断。事实上,我们很多国企的领导者只是在热衷于干那些“应该做”、却恰恰不是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只是热衷于去做那些未来要做而不是现在要做的事情,结果给企业造成的损害更大。
3.
学习力
。肯于学习与善于学习不完全是一回事。肯于学习是态度问题,善于学习是能力问题。两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不可忽视其区别。而学习力则是两者最好的结合。一个人要想不被时代所抛弃,就一定要打造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而要想打造和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和保持一流的学习力。学习力是敏锐性与判断力的基础。首先得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有无学习的紧迫感,既是认识问题,也是能力问题。有的人有能力真切地认识到这一点,有的人没有能力真切地认识到这一点。往往越是知识丰富的人、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有智慧的人,学习的紧迫感越是强烈。学习力其实并不神秘。一般来讲,理解力就是阅历的反映;阅读力就是阅读量的折射;倾听能力就是倾听习惯的证明;综合分析能力就是综合分析的项目积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就是动口动笔的工夫;悟性就是实践的沉淀;思考力代表着知识容量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就是转换知识与信息用途的模式,思维能力则是这种转换的速度与质地。总之,学习力是积累出来的,代表着积累的厚度和质量。学习力还包括系统思维能力、战略构思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形成方案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科研推广能力、贯通能力(对不同学科的“打通”认识)等等。学习力最终要体现在改变行为上、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工作水平上、体现在反复实践中。
4.
心理素质
。国企的领导干部需要更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国企的领导干部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这三大责任所决定的。因此要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状态调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对国企的领导者来讲,心态甚至是情绪已经不只是属于自己的、不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所以,国企的领导者在性格类型和性格特征方面更需要与所肩负的责任相匹配,必须有意对之进行磨炼,以后天努力弥补先天不足。过于个性化的性格往往不适合做国企的领导干部。即便从方法上讲,韬光养晦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这也是更好地履行职责的需要。心理素质反映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胜负观、幸福观。修炼心理素质,根本上还要修炼品格。
5.
应变能力
。所谓国企,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不想干事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好办都容易应付过去,而想干事的时候就会冒很大风险会出现很多变数。所以,国企的领导者要想干事、有所作为,必须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包括第一反应能力、紧急智慧、承受力、兴奋点、果断性、迅速控制事态的能力、现场“止血”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处理能力、承受连续打击的能力、预警能力等等。但不管怎样,应变能力主要还是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所以,日常的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做领导的基本功。只有对实际情况了解得透彻,问题出现时才不会惊慌失措,处理起来才会成竹在胸。
6.
操守
。对国企的领导者来讲,最宝贵的就是操守。包括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只要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都不可能没有政治立场,也不可能不形成政治倾向。即便是声称不谈政治,其实也是一种政治表现)、品格、人生信条、是非观念、感恩之心、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等等。尤其是国企“一把手”,如果没有良好的操守,如果不注重对品格的修炼,那么只会是个人能力越强对企业危害则越大,这样的难堪局面是不可收拾的。
7.
责任感
。操守是责任感的前提,责任感是操守的体现。责任感是生发一切能力的“场”。责任感包括牺牲精神、奉献意识、热情、激情、状态、敬业精神、奋斗精神、务实精神、冒险精神、敢于负责的精神等等。其中热情、激情是责任感的内在动力,状态则是责任感恒定的常态,敢于负责是责任感的根本体现。真正要做到这些,其实不需要多少规章制度,甚至不需要法治。与责任感比起来,规章制度显得肤浅,法治则显得缺少人文的力量。
8.
用人能力
。对领导者来讲,用人能力是第一能力。包括识人能力、惜才意识、培养和管理人才的能力。领导者要知人善任,善于激励。好的领导者,要允许人犯错误。犯错误其实是一种成长方式,是人才成长的一种成本性支出。
9.
指挥力
。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现场处理问题能力。国企领导干部的指挥力,不完全是能力的体现,还包括资历厚度、性格优势、交际能力与人格魅力。对国企领导干部来讲,有时“非权力领导力”更为重要。
10.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不同于指挥力。管理能力更强调持续的、长期的、专注的努力,其专业性的特征较为明显。当然还包括战略管理能力、安排部署能力、缜密性、连贯性、整体推进能力、了解实际情况的能力、专业水平等等。对国企领导者来讲,管理能力比理论水平更重要。
11.
控制力
。控制力又不同于指挥力与管理能力。控制力更强调驾驭全局能力、控制复杂局面的能力、大局观念等等。这里面有“道”的成分,但“术”的成分更多一些。
12.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对一切能力的综合检验。包含很多重要元素,如求知欲、求实性、好奇心、冒险精神、争胜欲望、进取意识、求异能力、批判性、质疑性、独立思考能力等等,主要表现为思人所未思、做人所未做、成人所未成。对企业来讲,应用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所谓创新能力主要应该是改变现状以求更大效用的能力。
13.
战斗力
。战斗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外在体现。包含魄力、果断性、勇气、毅志、战斗精神、韧性、开拓能力、主动性、气势、执着精神、基本功(训练水平)、精神状态、荣誉感等等。中国人一向最具坚忍不拔的品质和艰苦卓绝的生存能力,中国的企业家们如果能够很好地禀承这样的民族性格与心理素质,则是做企业的最大优势。
14.
原则性
。这是国企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与做人的基本原则、与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要实现对接和协调统一。自我要理性地进行“底线”设置。要深知铁的纪律具有不可置换性。
15.
非权力影响力
。包括人格魅力、亲和力、凝聚力、感染力、宣传力、领袖魅力、平等意识、沟通能力、文化整合能力、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胸襟与风范等等。国企的领导干部权力界限一向是比较模糊的,这使得有的领导干部实际权力很大,因此对非权力影响力一向较少重视和修炼。
16.
自制力
。包括自律能力、战胜自我的能力、纪律性、职业道德、组织观念、慎独能力等等。国企领导干部更需要自制力。这既是体制所决定的,又是任务所决定的。体制约束不到或约束不力的,往往要靠自制力。在完成任务的许多细节中,自制力必不可少。
17.
方法艺术
。技术工作是科学,领导工作则是一门艺术。领导方法向来重要。包含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语言艺术与表演艺术等等,因此领导者要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辩证法、心理学,摸索和总结适合个人风格的实践方法论。
18.
习惯
。人最根本的属性是文化。文化最显著的表征则是习惯。人的品行与才能全部通过习惯得以体现。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比如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创新的习惯、精明的习惯、节俭的习惯、自省的习惯、仁爱的习惯等等。所以,习惯养成非常重要。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管理自己的能力,是最高能力。包括时间管理能力、个人爱好的养成能力等等。
19.
权威性
。领导者不能不具有权威。不单靠职权行威,而要靠学高树威,身正塑威,行端扬威。尤其对未来发展趋势,要高瞻远瞩,洞若观火,领先一步,战略制胜。还要对环境变化具备敏锐的嗅觉和探知能力,对行业发展举措常有独到见解,甚至对某些学术领域怀有一技之长。
20.
动手能力
。领导者最好亲抓两、三项具体分工,不要事事都做甩手掌柜。这是保持头脑活力而不懈怠、保证了解实际而无飘浮、催生奇思妙想而少刻板的有效方法。所以,领导者要适当具备运用工具的能力、抓具体工作的能力、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必要的自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1.
亲友观
。国企领导者的亲友观问题更为复杂,也更为敏感和重要。塑造和形成怎样的亲友观,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及朋友的生活,也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细节管理。领导者对亲情的重视程度、亲情风格与本职工作是息息相关的,会形成某种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而影响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简要地讲,与其说追求完美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不如说追求完美只是快速提高素质与能力的方法。事实上,追求完美就是个快速提高的过程。而且是个快乐的过程。追求完美,是企业家最优美的人生姿态。
企业家既应是战略家、预言家、设计师,又应是指挥官、执行者、工程师,还应是学者、探险家、艺术家。那么,他应该为自己准备些什么?
本文摘自《
大匠无弃材——国企用人之道
》
那子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