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部审美经验观念史的系统专著《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编辑荐书
一部审美经验观念史的系统专著《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04-02 15:23:33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
 张宝贵
 定价:36元
 ISBN:978-7-313-07057-9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出版

 《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序(朱立元)

 进入现代后,西方美学有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越来越重视审美经验的研究。像审美移情说、审美心理距离说、接受美学、阐释学美学、经验美学等,都很注意把审美主客体联系起来,探讨审美经验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分析其中的实际体验。不是说人们已不再关心美的本质问题,这方面的研究仍有人在做。只是从主流趋向上看,人们大多已不再看重,或者已不再相信审美现象有着共同的本质。比如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就认为,审美经验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身的历史,根本不可能有个固定不变的本质存在。这种说法合适与否姑且不论,它至少说明了一种现象,即历史上,特别是进入现代以来,实际审美经验的确有着不小的流动性和变动性,对此加以研究,无疑是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际审美经验复杂多变,对它的看法也同样如此。有人认为审美经验只是心理现象,有人认为是文化现象;有人认为审美经验主要关乎欣赏和接受,有人则提出应把艺术经验也包括进来;还有人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特殊的经验,有人则认为所有的实践活动都可以是审美经验;有人认为审美经验求和谐、求快乐,有人却认为带来痛苦或震惊的未尝不是审美经验。这些林林总总的说法在当代西方都有市场,也各有自己说得过去的理由。不过,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固然是好,却也容易引起观念上的混乱。因此在上世纪中期的时候,接受美学理论的持有者姚斯就希望有部审美经验的“正史”,做些正本清源的工作。实际上,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茨当时已做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他的《美学史》和《西方美学概念史》也专门提到了审美经验,只是线条尚嫌粗略,且基本站在审美接受的立场来看审美经验。除此之外,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一部审美经验观念史方面的系统专著。张宝贵从研究杜威经验美学起,在这个领域做了十余年的辛勤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积累,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颇有学术分量的专著。这部新著的面世,对整个审美经验领域的研究,是一件雪中送炭的大好事,可喜可贺!

 看过这部书稿后,有三个地方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首先是作者构架全书的思路。他把审美经验观念的发展,和西方哲学的整体演进结合起来讲,在二者的联系中分析审美经验观念的特点。这样做有个好处,不会将审美经验观念孤立起来,使它成为某种抽象的审美现象。比如第七章介绍的休谟审美同情理论,如果单纯看作是一种审美学说也并无不可,甚至也可以和后来的审美移情说联系起来。但这显然局限了休谟理论的意义,因为这个说法是他哲学思想的一种运用,也就是说,审美经验不再具有认识功能,后者是经验理性要处理的事情;审美经验无非是一种想象、虚构的活动,仅仅是悦人情致。这既是培根说法的继承,同时,也启发了康德。英国经验主义的奠基人培根谈审美经验的地方不多,看法似乎也散漫,但有一点他讲得很明确,即把审美经验看作是一种虚构,不受经验证实的制约;后来康德说审美活动无关乎概念认识,无关乎实际功利欲望,而是关乎人的“心意状态”,源头也就在休谟那里。像这些脉路如果不结合休谟的整体哲学思想去看,的确见不出它的来龙去脉,也很难体会它对审美经验观念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作者把审美经验观念和哲学思想发展结合起来构架全书,这一思路我认为是很可取的,至少对开阔审美经验观念的视野颇有助益。

 因为是和哲学思想演进结合起来讲,该书在一些重要审美经验观念的梳理上,就能前后贯通起来,不会因换了提法,就断了观念演变的线索。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该是作者对审美“观照说”(contemplation)的整体把握。他说这个观念最早的源头该在古希腊酒神祭祀仪式里,和“净化”功能密切相关;到毕达哥拉斯的时候,它才变成了具有某种神秘意味的理智沉思,毕达哥拉斯其实也只接受,或者最重视这种审美的体验方式。后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继承了这种看法,前者的灵魂回忆说、迷狂说,都把这种理智的审美观照当作必要条件,而且也同样视之为最合乎理想的审美经验类型;后者尽管排除了其中的神秘成分,承认理智观照之外感性审美活动也很重要,但对前者更高看一头,还是显而易见的。后来这条线索一直没有断绝,奥古斯丁把静观美看得最高,英国经验主义者看重的“趣味”,都是审美观照说的变化形式;到了康德这里,更把审美判断力看作是一种直观的能力,其中他所讲的“反省判断”和古希腊的源头联系非常密切。甚至黑格尔对自然美的轻视,也主要是因为这种审美经验体现不出艺术经验的那种对立冲突因素。至于叔本华、尼采一直到柏格森、克罗齐这一线的意志论或非理性主义的传统,其核心范畴无论称作为“直观”(intuition)还是“直觉”,直接源头或许在康德身上,但更远的渊源还是在古希腊。

 宝贵强调这个线索的演变还是有他的道理,因为不仅是在西方传统中,即便在现当代的西方美学里,审美观照思想也有明显的反映。比如接受美学,再比如舒斯特曼的生活美学,都很重视这一点。作者在《导论》中提到的“顺从的同化”说,就是舒斯特曼概括出来的重要审美观照类型。

 最后还要谈的一个印象是,作者在审美经验观念的源头下的功夫比较足。我觉得这样做很有必要。当代西方审美经验观念之所以杂出不穷、争议不断,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恐怕是对这个观念源头重视不够。宝贵从“经验”一词的古希腊词源入手,根据它所具“冒险”、“尝试的行为”之义,考察了大量毕达哥拉斯以前的审美经验现象,并联系种族、地理、环境、文明间相互影响等等因素,得出结论说,审美经验主要出自于古希腊人的“认识欲望”,古希腊最初的哲学就是它的审美经验,认识的落脚点在人生幸福上。这种观点是否成立自然可以讨论,但这些看法可以为我们对审美经验观念的发生,提供一个比较新颖的思路。(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03月18日)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情感的栖息地《我爱故我在———西方文学大师的爱情与爱情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3.09 11:27:22)
  • 特殊的西方文化中心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统治史》 (2010.11.11 9:32:10)
  • 《人民日报》头条书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西方艺术史》——艺术为何而存在 (2010.09.13 9:49:53)
  • 超级畅销书《毛泽东传》作者特里尔独家授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我与中国》全面解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2010.08.11 9:32:14)
  • 鲜活而立体的西方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文明简史》 (2010.06.22 17:00:27)
  • 肖鹰:用审美照亮人生《美在意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6.07 9:02:46)
  • 为价值而学术——读丁帆教授《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1.20 15:24:59)
  • 扭曲的审美观《当心你的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09.22 9:07:08)
  • 儿童审美与插图艺术的新视角《儿童读物插图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02.13 14:02:19)
  • 消费者的审美与情感需求——《产品设计及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6.06 9:20:40)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