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晃荡的文化和文化的晃荡《茶与咖啡》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晃荡的文化和文化的晃荡《茶与咖啡》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涌
2011-07-01 14:49:16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6-29
台湾作家舒国治写过一本书叫《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旅行成了晃荡,倒别有韵致,它所体现的则是当下文化人对别处生活的一种憧憬。
其实最好的旅行,莫过于独自出游,随意晃荡,那份惬意,那份精神,却总在不经意间获取。
读张信刚先生《
茶与咖啡——张信刚文化与经济讲座
》一书,我脑子里总闪现出一幅他独自晃荡世界的画面来。张信刚喜欢游走世界,他独自观光各地,葛兆光说他能“用眼看,用脚量,用耳听,更用心想”。在他的心灵世界里,其实装着一幅巨大的文化图景。故而,他的文章是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介入到文化领域进而谈到文明的发展与融合,让读他的人忽然间有了开眼的感觉。
通过别人的眼睛去重新看待世界,是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从而减少错误的最好方式。所以,读张信刚先生谈创新人才、谈文化创新的文字,不仅能看出他的世界眼光,体验到他足迹所布的文化世界,更能帮助我们更新自我的认知。
现今的人时常为眼前的物所惑,并不知道,它的发生以及影响。譬如芯片何以能改变世界,茶与咖啡又是如何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我们习惯于安在物质营造的世界里,而不了解自身生存处境的变化,其实这是我们缺乏对文化自身最根本性的认知。
《茶和咖啡》一书,由饮品的传播为引子,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别,进而延伸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诸领域。小物品里有大世界,张信刚从微观角度去谈论大世界的文化变迁,所展现出的正是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对世界文明深刻的认知。
一位医学工程出身的学者,谈起文化来,能论古道今、纵横捭阖,令人惊叹;而更让人敬佩的是,他从来不囿于自己的知识视野,而更愿意从文化的侧面去思考全球的未来。他是一位真正走出文化本位主义的学者,更具有现代公民意识。他身上所展示出的博雅与睿识,主要得自他自己在世界各地不断晃荡而得的结果。他把旅行当成一种观察,从过去而进入到现在进而瞻望未来。他看到了文明存在的多样性与延续性,但他谈论更多的却是文明的互动性。我们常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而潮流正是文化的一种。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谈论文明的互动性,谈论文化的交流,正是世界潮流所在。
《茶与咖啡》有一个副标题——张信刚文化与经济讲座,初读时,我被“经济”二字差点吓退。待到翻完全书,却产生了一种通透的感觉。原来通篇都没有谈到什么高深的经济术语,而只是偶尔带及了文化与经济的关联。
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说她初看张信刚教授的书稿,一开始产生了莫名的紧张,就像当年坐在物理考场上一样,大概这是所有还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共有的感受。其实,这是对本书的最大误读。因为,张信刚教授在书中所谈的不过是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的生活文化而已,他更将自己的体验放置其中,跟人谈文化,更像唠家常。在张信刚教授看来文化的最终走向,应该是朝着大融合的方式,本着优胜劣汰而生成,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都会深刻改变着文化自身的走向。
张信刚在晃荡中所得到的文化观感,更像是文化自身在晃荡。我们悠游小世界,而仰观大世界的变化,它存在于一切的琐屑之中。而文化本身总是不定的,我们无法预料,却可以瞻望。(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
茶与咖啡——张信刚文化与经济讲座
》
作者:
张信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竞争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竞争——《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2.08 11:21:54)
北大社新书指引企业未来之路《未来企业之路:洞察全球顶尖企业愿景与制胜策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9.06 8:44:58)
著名主持人王东出版第一本个人著作《有些时候总是让我们怀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7.07 8:15:26)
鞠远华:为自己,工作到最好《5分钟打动人心》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6.13 9:05:32)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不一样的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009.09.01 16:41:45)
《中国思想之渊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8.07 16:08:45)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缘人间四月天 (2009.01.12 11:35:52)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教育的“他山之石” (2008.11.14 15:12:08)
“中国热”:国际社会的视角——《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8.25 9:01:47)
你的草地总是清香——《红楼钟声燕园柳》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6.18 9:01:35)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