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低碳金融《低碳金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低碳金融《低碳金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吴咏蓓
2011-09-14 15:23:20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世界银行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和英国政府顾问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气候变化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失灵。如果说政府的挽救是给予金融家一条安逸的出路,那么我们也在以破坏气候为代价的消费模式中搭了便车。


  二氧化碳的致命后果在于其长期地、不可逆转地导致气候变化。而正如斯特恩所言,在自由市场中,没有人因为产出碳而支付额外的费用。市场在矫正毁灭性的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点上已经滞后了。那么,何种机制能够担当起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任呢?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行动计划》、《哥本哈根宣言》,再到《坎昆协议》,人类在寻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主持编写的《低碳金融》为我们勾勒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设想。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全球稀缺资源的环境公共产品获得了产权,碳排放权逐步演变成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参与碳交易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广泛,碳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世界银行报告称,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有望超越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有人甚至提出:19世纪形成了煤炭-英镑体系,20世纪出现石油-美元体系,未来将演绎出碳合约-某主权货币体系。深谋远虑的金融家们早已经看出这其中的风险与机遇,在本书中明确指出——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游戏规则、全球金融模式的新一轮调整,如果在碳金融的话语权上受制于人,不仅有可能要向国外缴纳高额税费,增加经济发展的成本,更有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把它视为中国实现减排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方,更把它视为履行国际承诺、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战略选择。那么碳金融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而言意义何在?作者给出了明确的定论。纵观人类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重大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几乎都离不开金融这根强韧杠杆的撬动。从提供资金到有效激励,金融先行能够推动创新和转型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碳金融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碳金融创新是刺激金融市场复苏的良药,对金融业恢复元气和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长期来看,碳金融是经济从传统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过渡的催化剂。随着总量管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及其他监管措施的逐步完善,碳金融成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能源结构转换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既然发展碳金融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其在中国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呢?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之一,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目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低碳产业是中国是朝阳产业,在未来将成为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其蕴涵的巨大金融需求为各方参与机构拓展新业务、实现经营转型开辟了空间。但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融入国际碳交易规则,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在《低碳金融》一书的专题研究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国际经验,以及国内颇具地方特色的最佳实践。其中包括已经相对成熟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CDM项目融资,以及还未普遍采用的碳汇、跨境碳税征收机制,等等。本书还邀请到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席、创始人Richard L.Sandor博士对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建立与发展做了系统的介绍,以期为国内建立碳交易市场提供借鉴。


虽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我们也看到,对于中国而言,发展低碳金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碳资本与碳金融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并非定价方,不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和碳交易平台,更没有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我们期待本书能够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厘清低碳金融的基本概念,因为现在还存在诸多对低碳的误解;第二,探讨如何建立和发展碳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价格信号;第三,总结国内外低碳金融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第四,为我国发展低碳金融献计献策。要实现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郑重承诺,不仅需要财政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更需要调动企业和居民减排的主动性,尽快建立国内的碳交易市场,以降低减排成本,形成价格信号,加大金融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使得金融资源的配置更倾向于低碳发展。


  低碳是一个带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也是一个系统性的重要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人民银行研究局敏感地抓住了这个学术前沿,持续跟踪研究,系统地梳理了有关问题。相信本书无论是对扩大低碳研究视野和低碳金融实践,还是对有关部门的低碳决策都应该有所帮助。


  《低碳金融》张健华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6月第一版 257 定价:48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语音学与音系学导论》评介 (2011.08.23 16:01:56)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两部图书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2011.08.23 9:18:36)
  • 20亿辆汽车——驶向可持续的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亿辆汽车——驶向可持续的未来》 (2011.08.22 15:03:34)
  • 红楼梦中酒——《红楼品酒》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07.26 13:13:38)
  • 老猫是个什么猫——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老猫的书房》 (2011.07.22 13:34:23)
  • 理性深时也呈诗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天文学史》编后记 (2011.07.07 9:13:47)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红楼说茶——《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与养生 (2011.06.27 13:38:47)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协同管理平台OA原理设计应用》出版 填国内协同OA领域应用空白 (2011.06.27 11:00:06)
  • 《自然的设计:欧美的科学与民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06.07 14:15:46)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走近王振义》 (2011.05.11 9:56:46)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