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供给。文化产品亦然。今天,诗歌隐身于流行音乐;小说隐身于影视作品。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我们相信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近现代以来,随着航海、航空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地球已然变成了小地球。与此同时,中西文化的交汇也给中国文化的演进带来了很多影响,当然也不乏有趣的曲折。无疑,对抗与包容、张力与融合本身就蕴涵着戏剧性因素。在看似势不两立的冲突交界处往往埋藏着失衡的种子与恢复均衡的活力。一激一应,一唱一和,中西文化艺术的互动激荡出了一首史诗。事实上,文化产业化早已有之。柏拉图认为,人各有天赋,社会应该提倡细化分工。时至今日,专业化、职业化的分工被证明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产品。
在怀旧者看来,产业化唯利是图的本质与精神品质上的精益求精势同水火,其实不然,面向市场生存的影视作品仍然有很多精品。莎士比亚本身就起了典型的示范作用,限于篇幅,译者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我国影视业市场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机制尚不健全,职业经纪人队伍良莠不齐,职业编剧更是极度匮乏,这些因素使得这本书的译介出版恰逢其时。从世界范围内看,我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占有率仍然低得可怜,在品牌认知方面,我国电影甚至与印度电影尚有不小的差距。坐拥巨大的本土影视市场,我们的影视剧本创作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雪莉·艾利斯、劳丽·拉姆森编,王著定译//定价:39.80元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