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打造出版社的个人品牌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打造出版社的个人品牌
雷惠萍
2004-07-16 16:31:55  来源: 
 
 入世以后,出版业面临的竞争之严峻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谁能占据取胜的制高点,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如何发现、挖掘、培养人才,一直是有识之士常论不衰的话题。而全国各行各业以各种形式推出自己的顶级“大腕”,从而提高公众的关注度与知名度,已成为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当今人才竞流的舞台上,却鲜见出版行业的明星,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我认为以出版社作为突破口,打造个人品牌,推出出版界的“名流”,已刻不容缓。
 一、打造出版社个人品牌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1.品牌意味着升值
 品牌作为一种提高效益的手段,已经深入人心。品牌概念演绎到现在,实际上,它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全部体验。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体验,更包括精神的体验。即人们在消费某种产品时,被赋予一种象征意义,并最终改变或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观念。现代社会的消费者选择品牌,越来越多地决定于精神感受,而非产品的物理属性。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品牌已经被称为“经济原子弹”,并不断推动着企业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走向复杂的非价格竞争。
 可口可乐的老板曾经夸口:“如果有一天我从梦中醒来,发现大火将厂房化为灰烬,我也可以东山再起。”因为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所以,简而言之,品牌就意味着升值!一件普通的T恤仅卖几十元,但如果标上“梦特娇”的商标,它的价值立即变成数千元!因为品牌的升值特性,社会上各种企业都将品牌的经营当作立身之本,力求在消费者心中为自己的品牌营造一种超越物质本身价值的精神享受,以满足各种阶层人士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优势感。
 2.市场经济催生个人品牌
 何谓个人品牌?当个人的名声开始产生经济价值,并且有意识地去经营以开发和保持这种价值的时候,就产生了个人品牌。
 出版社打造个人品牌目的在于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这样,它在树立起本社的个人品牌,并使个人的名声值钱的时候,它所获得的回报,必将大大超过其投入,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先机。
 何谓个人品牌?当个人名声开始产生经济价值,并且有意识地去经营以开发和保持这种价值的时候,就产生了个人品牌。打造个人品牌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生存的法宝。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切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东西,都会被充分发掘到极致,从个人身上做文章,树立个人品牌,也就顺理成章了。
 追溯个人品牌的起源,其实它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创造。早在战国时期,苏秦、张仪们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周游列国,使自己名声鹊起,身价百倍。所不同的是,今天的个人品牌是一种以产生经济效益为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包装、炒作、推出的系统工程。
 个人品牌是与“身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品牌知名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就越大。姚明在NBA的生涯中,个人实际收入达到1.8亿美元,相当于6万工人一年的工业增加值,若用于投资,可创造5万多个就业机会,而围绕姚明的产业开发,将会超过11亿美元。同属于文化单位的中央电视台打造出的一批名主持的名声非常值钱,仅以倪萍、王刚为例,他们在地方台、各种文艺晚会、庆典活动中的出场费价格不菲,且不说他们担纲主持的栏目效益好,连他们写的书、演的电影、电视剧也畅销、卖座,这就是个人品牌的连锁效应。
 出版社既是文化载体,又是经济实体,不仅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产业属性,由商品大潮催生的个人品牌是时代的产物,理应为出版社借鉴,只有会吸纳,才能有大发展。
 3.打造出版社的个人品牌是时代的要求
 新闻出版业作为我国的纳税大户,已日益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据悉,新闻出版业已连续多年以25%的幅度增长,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01年,我国出版系统实现销售收入达694亿元,其中图书收入达408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我国文化销费将达到5 500亿美元,而我国目前的书刊(出版)消费只有1 000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出版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已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可以说,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出版事业的兴衰成败,拥有熟悉和掌握现代出版规律,具有国际眼光,善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策划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和精通编辑业务
的高级编辑人才,精心打造他们,使之成为出版社的“明星”,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二、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1.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编辑观
 出版社对编辑品格的要求一向是甘为人梯,为他人作嫁衣。这种幕后英雄的精神曾经激励着几代编辑人默默奉献、辛勤劳作。现在时代呼唤优秀编辑从幕后走向前台,接受读者的欣赏和爱戴。这就要求编辑主体从科学、理性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自我。
 新时期的编辑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与再造者,而且应该是出版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不仅具有伯乐的慧眼,而且应该拥有驰骋千里的气魄。出版社首先应该在社内进行新时期编辑职责与功能的再探讨,以求达成共识。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需要勇气与耐心,文人相轻以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顾虑都是出版社实施个人品牌战略的障碍,然而,营造一个认识统一、健康向上的竞争环境又势在必行,所以出版社要充分认识到这项涉及人事改革的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帮助员工们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编辑观,为打造个人品牌提供良好的环境。
 2.充分认识个人品牌特征,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
 个人品牌最基本的特征是质量保证。也就是出版社准备推出的个人品牌必须是大家公认的德、才、识兼备的出色人才。出版社打造个人品牌必须对人才进行全面考核,分析人才的优劣势,科学地进行品牌定位。
 出版社对个人品牌的定位从理想的角度来考虑,当然是管理、策划、营销的全才最好,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种高智商的指挥员兼战斗员、推销员的人才凤毛麟角,这就需要对个人品牌进行科学的定位,从他们自身拥有的最大优势出发,着重挖掘潜能,使之发挥最佳效益。我认为,个人品牌也分层次,有决策层、编辑层。这需要引起人们对出版人才的界定与流动进行进一步思考。
 3.制定个人品牌打造战略,制度留人、感情留人
 个人品牌的打造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出版社对个人品牌的打造应该有战略思想。既要充分考虑向内挖潜,培养、扶植一批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编辑,使之脱颖而出,又要引进移植一批颇有名气的专家、学者。这些人才可以是业内人土,也可以是非出版专业的,但在某个领域已获得公众关注的知名人土。精心地将这些人才打造成为出版社的知名品牌,是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步。
 在花费财力、时间与金钱树立起出版社的个人品牌,尤其是个人品牌“身份”倍增时,人才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且不说国内条件优裕的出版企业的挖掘,入世以后,国际出版巨头对人才的猎取也会令人担忧。据统计,贝塔斯曼已在我国挖走了几十名高级营销人才,仅在上海就挖走了十几名副社级以上的高级人才。面对这样一种竞争局势,出版社在着重于个人品牌打造时,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做到制度留人、感情留人,避免人才流失。

摘自:《中国出版》2004-0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