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上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杜塞尔多夫大学出版社、杜塞尔多夫大学孔子学院、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主办的法兰克福书展“我眼中的你”文化讨论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厅举行。

中德嘉宾谈“刻板印象
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我眼中的你:中—德、中—奥互视”。讨论会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德国:相互感受”;第二部分是“中国—奥地利:形象与经验”。讨论会上,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深刻解读了不同文化间的“刻板印象”以及音乐和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腊碧士教授在谈“刻板印象”
参加“中国—德国:相互感受”讨论会的专家和嘉宾有杜塞尔多夫大学前校长、著名医学史专家腊碧士教授、杜塞尔多夫大学出版社社长许思慕教授、杜塞尔多夫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培高德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雪涛博士。中德专家重点讨论了中德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刻板印象”。腊碧士教授认为,通过青年人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打破彼此的刻板印象,达到真正的交流。许思慕教授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刻板印象,并不是从亲身经历中得来的,而是源于内在心理。双方要深入了解这种内在心理的形成原因,树立对彼此较为正确客观的印象。李雪涛教授认为,两种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普遍的刻板印象,所谓的刻板印象都是人为虚构出来的。许思慕教授说,外研社出版的《我眼中的你——20世纪中国人眼中的德意志》、《一个西方艺术家眼中的<道德经>》、《艺术与音乐的国度——中国人眼中的奥地利》等书就是解决两种文化刻板印象的典型案例。这些作品的视角是多元的,展示的内容是多层面的,都是一些个体对不同文化的观察。要真正地解决刻板印象,还需要个体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阅读和亲身经历的结合,能有效地消除彼此之间的刻板印象,达到真正的沟通。

中奥嘉宾在进行热烈会谈
参加“中国—奥地利:形象与经验”讨论会的专家和嘉宾有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教授、奥地利广播电台原驻京记者弗斯佩尔尼克女士、中国—奥地利文化交流项目经理王健博士、维也纳中文教育中心创建人赵静女士。讨论会上,中奥专家与嘉宾就音乐和艺术在两国交流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认为,借助音乐和艺术这一沟通的桥梁,中奥人民建立了深厚友谊。在两国未来的文化交流中,音乐和艺术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来源:外研社2013-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