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出版好农科高等教育教材 - 个案评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个案评析
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出版好农科高等教育教材
刘军 汪春林
2005-10-09 15:31:57 来源:来源:《大学出版》2005年第2期总第46期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正在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教材是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物化”产品。“质量工程”对教材建设提出了“精品”要求。各家出版社都对“质量工程”在全国高校的实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以期出版的新教材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为广大教学第一线的师生服务,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农业教育教材的主要出版基地之一,高等农业教育教材是我社的支柱出版物。通过这些年农科高等教育教材的出版实践,以下四个方面是我们对进一步建设好农科高等教育教材的思考。
第一,掌握好教改方针政策是策划出版优秀教材的前提。
出版社作为教材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有能力引导、组织有关教师编写既符合时代潮流,又颇具专业特色的高等教育教材。新世纪的教材出版必须符合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大方向,要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多角度、全方位服务于教学第一线。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深入教学一线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需求,通过教材的出版“固化”教改成果。
我们在教材策划组织的具体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同教师对国家的教改方针认识上存在一定差距,在落实上比较困难的情况。出版单位如何正确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作出判断,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选好作者,落实选题,就成为组织教材出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不具备正确决策能力,要组织出版高水平的优秀教材是困难的。
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材出版规划是做好教材出版的基础。
当前,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高等教育教材的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许多专业出版社将大部分力量转移到高等教材的出版上来,有的是高等教育教材出版的“新军”,有的是“重操旧业”,有的是继续“发扬光大”,但是要应对新的教改要求,必须要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教材出版规划,否则,匆匆上马,盲目出版,迟早要被市场所淘汰。出版单位的教材规划必须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尤其是中小型出版社,没有重点,没有特色,形不成品牌,就难以在教材市场上长久立足。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材出版规划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1)出版规划的层次性。在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出版社应根据自身实力、出版学科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层次性,制定相应的学科出版规划、专业出版规划和单本教材出版规划。按照层次包含关系逐级规划,逐级落实。
(2)规划主体的广泛性。教学管理部门、院系组织、一线教师和出版社人员都是制定规划的主体。参与规划制定的主体人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
(3)所定规划的可行性。教材出版规划要重点突出,且具可行性。制定教材出版规划应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应充分考虑出版社的实际操作条件和水平,决不能盲目求大;要实事求是,对自身的优势要有足够认识,对自身的劣势更应认识清楚;规划应充分体现出版社特色。
第三,以学科专业为依据,采取系列教材的形式策划选题是避免教材内容过度重复和占领市场的有效途径。
农业科学是应用性学科,其纵向的连续性和横向的交叉性特征十分明显,基于上述特征的高等农业教育教材,内容重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更有的教材内容过于厚重,包罗万象,甚至对部分其他课程内容越俎代庖,不但造成了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与当前我国的教改精神相违背。而实行教材单本书操作的方式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因此,依据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统筹各门相关课程内容,按照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各司其职”是避免教材内容重复现象的重要措施。这种操作方式,无论从教材推广使用的角度,还是从节约教材营销成本的角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内容重复造成的师生时间上的浪费,提高了教学效率。我社的食品、经管和工程系列教材的出版就是基于这一原则产生的,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
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背靠中国农大食品学院一级学科的专业优势,组织全国20余所农业大学的近百名一线教师策划出版了一套食品专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5种。由于本套教材是较大规模的系列教材,出版社特意为此套教材召开了由全国23所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2位院长(或副院长)和20余位一线教师参加的编写研讨会,对这套教材进行整体规划、论证,专家们和出版社达成了共识,最终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部审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食品专业教材出版领域树立了品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本套教材出版后经常有来自全国各类院校食品专业教师与我社联系出版食品专业教材的信函。
在系列教材的组织策划过程中,组织编委会和遴选主编是两个关键的环节,对确保教材的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系列教材的运作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编委会做后盾,它对其教材种类构成、内容的确定,依照课程定位和学时统一筹划。为此,参与院校要有一定的数量基础,使编委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高的权威性,能够在学科领域里发挥主导作用。我社出版的食品系列教材,有近30所院校参与,编委会汇集了国内食品专业学科的13位权威专家,为本套教材的高质量出版和在众多高校推广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系列教材中各单本教材的主编资质和综合素质,除应符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基本资质要求外,还应确实是同类课程比较公认的领军人物,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大局意识。这是保证单本教材与整套教材总体协调,达到整体优化之目的的基本要求。
第四,教材编校质量是出版社必须全力保障的重要环节。
教材书稿凝聚了作者的智慧与辛劳,凝聚了出版社前期工作的成果,出版社接到书稿时决不能有放松的想法,应集中优势力量,努力做好编校工作,确保教材出版质量,否则会功亏一篑,造成遗憾。
教材的编校质量较一般的图书在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承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上更加关键,教材对编校质量要求标准更高。为此,在教材的编辑加工工作中应努力做到:
(1)加工编辑的知识结构与所加工教材专业内容的高度一致。出版社专业人员不足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业人员补充,出版社配备相应编辑,以实现出版社与作者在专业知识层面的有效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教材中的学科专业性差错。
(2)出版社应专门聘请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作为教材审稿人,以在专业知识内容上进一步把关。
(3)教材的加工应严格遵循国家技术标准。标准化是科技和国民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手段,高等教育教材理应为推行国家标准做贡献。出版社应将国家技术标准作为教材出版的基本质量要求。
以上是高等教材出版前期工作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对教材建设整体工作而言还应包括教材的宣传营销、信息反馈、修订再版等等众多环节。出版社只有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统筹规划、扎实工作,才能实现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来源:《大学出版》2005年第2期总第46期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