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大学出版社的真正理想是什么 - 《大学出版》杂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杂志
大学出版社的真正理想是什么
蒋东明
2006-05-29 11:26:18 来源:《大学出版》2003年第4期
在实行出版社“办社审批制”的中国,大学出版社几乎都建在国家的重点大学。在重点大学建立出版社,其宗旨和作用肯定有别于一般的地方出版社或商业出版社,那就是要利用大学出版社从属大学的地缘优势,依托大学的学术力量,从出版方面反映大学的学术成就,弘扬大学的学术风范,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出版社自身的优势和生存之本。
一、大学出版社被赋予的理念和功能,使她必须拥有理想主义色彩
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各类大学雨后春笋般产生的今天,重点大学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首先重点大学所要培养的人才,不是简单地使受教育者拥有一技之长,而是要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知识,更完美的人格,无论在思想上,专业上都要对社会承担更大更深远的责任。一句话,重点大学不仅是在训练一种人力,而是在培养人格。其次在传播知识方面,大学是要出思想的地方,是科学研究和传播的圣殿。历史证明,真正重要的思想和目前流行的思想之间,往往并没有多少关系。一流大学应有超越世俗社会的勇气,拥有绝对的理想主义色彩。成为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建设者和守望者。在为社会服务方面,虽然重点大学是为我们这个社会服务的,但这种服务却是目光远大的,她并不一定立刻要满足我们这个社会的即时需要,而是着眼于社会的更长远的利益。只有这样,这些重点大学才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如此看来,重点大学并不能急功近利地照搬市场机制,急忙去办那些最热门的专业,对见效缓慢的基础学科失去耐心,一流大学并非只是一个创造利润的机构,也不能办成一个只跟着变化的市场转的商业企业。前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集中了我国知识精英的重点大学,在追求办学条件、办学规模的同时,最不能缺的是她的办学理想。
大学出版社作为重点大学的一分子,无疑应把这种理想融入自己追求,并成为这种理想的实践着。被公认的大学教育的三大支柱力量为优秀的师资、优良的图书仪器设备、以及健全的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的第三势力”的大学出版社,应具有传播学术与知识的功能,具有影响社会、启迪思想的教育功能,同时还具有为本校反映科研成果、推行办学理念和树立特色形象的公关功能。我在厦大出版社工作多年,深感“大学”二字的分量,特别是名牌大学出版社的价值更是一般出版社所不能替代的。不少作者跨洋过海找到我们,不少作者不计稿酬多少而选择我们,就是希望借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借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底蕴,达到传播其学术的目的。因此,对大学出版社来说,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必须时刻保持着那份理想主义的色彩。
二、大学出版社的真正理想就是通过出版的手段达到弘扬学术思想、积累和创新文化的目的
理想是我们事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之所以称之为真正理想,就是我们在追求办社规模、发行码洋、出版利润等各种目标时,始终必须把创新和积累文化,弘扬学术和思想作为我们工作的真正目标。作为大学出版社,这样一个有特别内涵的文化机构,就要把自己摆在推进和弘扬大学学术成就这样一个地位,走一条学术化出版的道路,把出版优秀学术图书作为自己的办社理想和不懈追求。
大学是要出思想,出人才的地方。作为大学出版社,通过她的出版物的传播,强化其学术功能,是因为大学出版社与大学天然的学缘和地缘优势,最易站在学术前沿,最了解大学课程改革与设置,因而最能直接参与理论攻坚和创新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大学出版社通过自己的出版活动,反过来促进了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弘扬大学的学术风范,都起到别的出版机构所无法取代的地位。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专业分工时,如果我们大学出版社能够专注于学术积累,形成自己的特色,那么我们的工作不仅会对学术发展和思想传衍做出自己的贡献,还会因其不可替代性获得社会的认可。在出版市场激烈竞争中,我们出版人每天都要面对许多抉择和判断。当我们带着一种信念和追求时,我们在心灵深处的那种好恶便会驱动着我们的选择。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要把自己的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意理想
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情都出于宏远的眼见和豁达的胸怀。”作为大学出版人,我们的职业要求和使命感,使我们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意理想和情趣。”使我们必须始终满怀一种冲动,一种独到的眼光,以求自己的出版物能感召读者,征服读者,传承文明,播种智慧。
三、出版发展史并不是利润、码洋史,她本质上是出版优秀图书的历史
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社会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蕴藏在出版物中的。回望百年中国出版史,张元济、邹韬奋、胡愈之、叶圣陶等无数出版界的先贤,他们的事业传之久远,正是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利禄,超越短视,对文化传播的贡献所赢得的。在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在文化领域,具体到出版领域,浮躁、粗率、急功近利几成通病,许多书越来越乏味、重复跟风、矫揉造作,即使是冠以学术著作之名,平庸或东拼西凑的书比比皆是。书是越印越漂亮,但真正长留于读者心中,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却越来越少。不可否认,我们所目睹中国出版界繁荣的背后确实存在越来越多关注于对规模、码洋和利润的追求,越来越多为经济利益所驱动而热衷于短线做大,越来越有意无意地忽视文化、价值和人性的意义,大量的辞书不合格现象正说明这一点。
其实,出版界在整个经济的大背景下,在自身发展的竞争压力下,任何一个经营者都不敢忽视追求利润。特别是今天,出版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时,面对生存的危机,谁敢在商不言利。事业与商业的对立统一,在今天依然是出版工作者的一个主要矛盾;探讨文化与商务的平衡,追求二者之间融合中的超越,仍是出版界有识之士共同关注、常谈常新的问题。复旦社贺圣遂社长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出版的意义究竟何在?出版工作究竟是“以码洋论英雄”,还是一份创造性的诗意的愉悦。我们出版人整天东奔西走,忙里忙外,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追求那些非人性的数字吗?除了码洋,难道我们就没有生存的价值?
大学出版社20多年的发展中,已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和学术著作,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版业光辉成就的一个组成部分。检验出版工作的成就,是以她的出版物的整体效益为标准,尤其是它的思想性,码洋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我曾到过南昌的腾王阁,这个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屡毁屡建的楼阁,并不以其建筑物的宏大而吸引游人,而是因有唐代天才少年王勃一首即席之作《腾王阁序》而闻名天下。代代相传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徜徉在这被称为“瑰丽绝特”的“西江第一阁”前,我仿佛领悟了出版工作的真谛,《腾王阁序》能流传久远,是因为它的字里行间携带的豪迈诗意和厚重的历史经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如果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还有人提起我们出版的书对他的影响,得到他的喜爱,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朽的。我们出版人一定要把握着出版业的终极目的,而不是舍本逐末,把手段当作目的,以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迷失方向。
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不仅要有经济的腾飞,还要有文化的跨越,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她的文化力。这是一个需要文化创新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文化精品的时代,也是一个渴求厚重之作、传世之作的时代。大学出版社的真正理想,就是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先进文化的建设者。
[作者为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
来源:《大学出版》2003年第4期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