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编辑前期工作刍议 - 《大学出版》杂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大学出版》杂志
图书编辑前期工作刍议
刘娉婷(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06-01 09:19:53  来源:《大学出版》2003年第4期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的生命,是关系到出版社能否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及印刷质量,一部优秀的图书、畅销书,不仅仅要做到编校质量上乘,版式设计和印刷精美,而且主要的是要确保图书内容质量的高品位,力争做到新颖、有特色,符合现代出版的要求,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为保证图书的质量,图书出版管理部门一直都在对各出版社的图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同时各出版社也在随时对所出图书进行自检,这些努力使出版物在诸如错别字、装帧、印刷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改观,值得欣慰。但是不难看到,上述的措施对图书的内容质量的提高只能起外部的作用,不可能带来明显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内容质量取决于审、编、校工作底本的出版物原稿。图书的思想倾向、学术价值、内容特色、结构体系及表述水平在原稿中已大致成型,由编辑对原稿内容做全面或实质性改动,在操作上既不可行,按著作权法也不允许。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图书内容质量,必须从影响图书内容质量的编辑前期工作着手,从编辑的工作角度讲,就是要着重加强编辑在收到“齐、清、定”原稿之前的工作。因此,本文试从选题因素、作者因素、专家外审因素几个方面来分析提高
图书内容质量的影响,和同行共勉。
 一、选题的影响因素
 高质量的选题是保证出版高质量图书的首要因素。一个出版社要抓图书内容质量,首先就要抓编辑的选题质量,这是确定无疑的。编辑经过准确的市场调研,得到的选题肯定是千变万化、五花八门的,且各有特色,如何判断其质量呢?纵观获奖图书,可看出社科类图书的思想性和可读性,科技、外语类图书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是优秀畅销书的重要条件,这即说明高质量的选题也有其共性。经过工作实践及参考大量的实例可以知道,高质量的选题不外乎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即,学术的先进性、立意的创新性、社会的需要性。
 1.学术的先进性
 一本学术性图书,内在质量是第一重要的,因此编辑必须瞄准学科的前沿,准确选择某学科领域中最前沿、最值得出版的内容制定选题,只有这样的选题才具有学术的先进性,具有内在的高质量。如我社编辑注意到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修建,相应的技术就很重要,及时策划出版的《高速铁路土木工程》就是国内尚不多见的,能综合反映现代高速铁路土木工程特点的科技专著。此书不仅理论上的东西新,且对实际的工作也有指导意义。它的版权还远销台湾,在学术上引起一阵轰动。
 2.立意的创新性
 高质量的图书,其内容就是要道他人所未道。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研究的同行很多,编辑选题时就要别出心裁,立意要有创新性。在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选题要避免与他人、他社的选题重复或雷同,故构思设计时要有新意,角度要独特,内容力争领先别人一步。如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某社的编辑抓住这一信息,及时推出《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获得了成功。而另一社的编辑没有跟风做同一选题,而是巧立新意,推出素质教育的个案类图书《哈佛女孩刘亦婷》,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社会的需要性
 高质量的选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高学术性的选题,凡是畅销的、有高社会效益、拥有广泛读者的普及性选题,都是高质量的选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登上健康快车》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它是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晚报》联合推出的“健康快车”中的经典实录改编而成,为群众讲授了最重要的健康知识和最新的健康观念,介绍了当代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知识信息力量大,道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为人们走上健康之路独辟蹊径,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显然,这个选题具有很高的质量。
 二、作者的影响因素
 有了好的选题,没有好的作者,是难以出好书的。作者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选题内容、体裁风格和读者对象来确定。为了提高图书内容质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物色一二流水准的作者,怎样判别呢?笔者认为他们应具有以下几个共性,即:高知名度、高水平、高撰稿能力,可合作性强。
 1.高知名度
 作者的知名度反映了该作者的能力和地位。通常这类作者大多是学科的带头人,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且具有广博的知识,因此撰写的书稿内容新、实,质量较高。另外,他们一般治学严谨,文字功夫也很好,加上名人效应,他们写的书稿应是上乘之作。例如,某社编辑策划的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176位院士撰写的《院士科普书系》获得了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作者选得好。因为这些院士站在科学发展最前沿,能够向读者及时传达当代科学最前沿的高新技术,能够反映科学实践中的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等最新信息。同时他们本身代表一种科学的权威,他们写出的东西不可能含有伪科学、不科学的内容,这对保证图书内容质量很重要,能起到一种宣传推广作用。
 2.高水平
 高知名度的作者不可多得,但作者的高水平则是必须做到的。因为决定书稿质量高低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作者的实际学识水平,只要作者有真才实学,即使无高的知名度也可,但要合适。如我社以前出版的《大跨悬索桥》一书,作者就是一位博士,但他对这方面很内行,相应地,写出的东西就很成熟,质量很高。
 3.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
 有的作者的学术造诣很高,水平也很高,但是驾驭文字的能力很低,知道的东西不知怎样表述才好,有点像“茶壶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这样的作者就不是很合适。在工作中笔者就曾碰见这样的作者,他写的电子商务是很新的内容,本人又留过学,又带有硕士研究生,有真才实学,但他在文字表述方面的能力太差了,写的东西往往前后不通,段与段之间不连贯,这让编辑工作起来很头痛,也直接影响了图书的内容质量。
 4.可合作性
 作者的可合作性也会影响图书的内容质量。如果作者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对编辑的合理化建议、专家的审稿意见一概拒绝,那么将会对书稿带来不利影响。当然,如果该作者具有很独特的特点,无人能替,则又另当别论。
 三、专家审稿的影响因素
 由于专业分工不同及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编辑不能保证从根本上把握住图书的内容质量,这就要求进行书稿外审,或理解为试读和试调查。专家审稿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图书质量高低的另一因素,对于学术专著、大学教材等,均需找一些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或一二流的行家里手进行审查。如一些全国性统编教材,为什么长销不衰,就是因为它们一般都是经过专门的专家审稿组进行了反复的审定,所以内在质量较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对专家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必须是理想的合适的人选。他应和作者无任何关系,互不相识,只有这样,他在审稿时才无思想顾虑,指出的问题往往是关键的、切中要害的,能保证书稿内容质量,同时也可避免一些版权纠纷。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各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涌现,许多审稿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都在变动,只有掌握最新的审稿人研究方向的信息,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审稿人,获得理想的效果。选择审稿人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从研究生招生目录上发现。研究生招生目录上通常都列出了研究生的导师、专业和研究方向等最新的信息,从中可以发现新的、合适的中青年审稿人;
 □从审稿专家名录上查找。从《中国科学技术评审专家名典》上查找专业对口的审读人。
 □从参考文献中查找。从参考文献着手,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参考文献作者是否是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专家,是否符合审稿人的条件。
 □从网上查找审稿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上的站点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加上网上的信息更新速度快,具有获取信息快、新以及查全率和查准率高的特点,因此,从网上查找审稿人是一条合适的途径。
 □从学术会议上发现。通过亲耳聆听专家学者的发言,以及面对面地请教学术问题,能详细地了解每一位学者的情况,从中选择合适的审稿人。
 四、初审对图书质量的影响
 经过上述几个环节下来,送到编辑手里的书稿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正确;②有见识;③没有知识性差错;④有较高的表述水平;⑤符合选题组稿意图。如果编辑在选题、物色作者、选择外审方面全面把关,同时书稿又具有以上特点,那么,还应注意行文表述的标准、规范和稿面的“齐”、“清”、“定”。
 书稿一经采用,进入编校流程,其整体质量即已定型,编辑加工的主要职责在于拾遗补阙和锦上添花。因此,必须做好提高内容质量的编辑前期工作,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提升竞争力。

[作者工作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来源:《大学出版》2003年第4期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