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大学出版社进军馆配市场的优势 - 出版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论坛
大学出版社进军馆配市场的优势
潘锦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0-30 17:04:40 来源:《大学出版》2007年第3期(总第55期)
长期以来,由于馆配图书品种规模大,单品种书数量少,作为生产商的出版社因不具备品种规模和专业化服务,没有直接进入馆配市场,都是通过新华书店和民营馆配商作中介完成馆配工作。据有关部门推测,目前我国每年图书馆采购量近50亿元,其中高校图书馆年购书量占到30亿元,公共图书馆及专业图书馆有20亿元。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下,馆配已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随着网络技术在出版发行工作中的应用,大学社进军馆配市场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少,竞争实力越来越强,馆配市场成为大学社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蓝海。对馆配市场的开拓和维护是大学社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馆配市场的增长因素以及大学出版社的自身特点来探讨大学出版社进军馆配市场的优势问题。
一、馆配市场的增长因素
2005年第18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北京人天书店、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率领200家图书馆采购人员参会,创大学社订货会图书馆团购之最。2006年第19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以安徽儒林图书公司为主体的数百位高校图书馆采购人员参加,成为开幕式最大的热点,其订货码洋甚至超过了书店的采购量,图书馆采购成为大学社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次专门设立了“全国图书馆新书现货看样采购会”,全国428家出版社集中在一起展示新书,为大批量采购者提供了方便,全国各省市新华书店集团和各地实力较强的民营馆配商组织了近1000家图书馆参加选购,将订货会推向了高潮。今年4月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专门在会前推出了图书馆订货会。推动馆配市场迅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1.大中专院校图书馆采购量的增长。大中专院校图书馆采购量的增加与近年来中国各类高中等院校扩招及教育评估有关,按照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规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均文献保有量为100册,各院校为了迎接国家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教育的综合评估和达标检查,加强了馆藏图书的配置。同时,高校图书馆也是教师们选择教材的好地方。虽然,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图书信息,如在业界较权威的“全国大中专教材征订目录”“高校教材图书征订目录”等等,但图书馆里的图书真实地摆在教师面前,比征订目录上的文字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图书馆也会根据教师们的要求,配置所需图书。同时,由于跨专业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资料室需求的图书品种规模在不断扩大,配置量也逐年递增,所以,除图书馆外,高校各院、系资料室也是一个巨大的馆配市场。
2.公共图书馆采购量的增长。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人们对社会以及民主发展的建设性参与,取决于人们所受良好教育和存取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的自由开放程度。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国际图联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通用的藏书标准为在最小的行政区(3000人)内,至少应为每个居民配备3册图书,而目前我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因此国家在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号召“全民读书”时,对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达标,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硬性指标要求。各地图书馆积极响应,图书采购量持续增长。
除以上两个主要因素外,近几年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特别是专业性及专著类的图书因其含金量高而价格不菲,许多读者不得不去图书馆借阅,读者需求量的增长也是图书馆采购量增长的一个原因。
二、大学出版社进军馆配市场的优势
近年来,几家颇有实力的民营馆配商在馆配市场成绩骄人。如北京人天书店、安徽儒林图书公司、湖北的三新书店等对馆配图书的经营已经规范化,服务细致化。但笔者认为,大学社作为直接的图书生产者和供货者,其图书信息的传递更及时、准确,去掉中间商环节,直接进入馆配这个巨大的市场,大学社应该比新华书店和民营馆配商具有更多的优势。
1.学科资源优势。馆配市场中高校图书馆的配书额占60%,这些图书的读者对象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这些图书的配置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而大学社的出版宗旨就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所出图书以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身处高校的大学社对各专业学科的规划建设了如指掌,目前各大学社在教材的选题策划上多是按学科规划、专业设置成系列地出版。如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已陆续出版40多种、《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已出版15种。这些系列教材几乎覆盖了本专业的所有课程,其中许多书被多次重印,得到了读者认可,也特别方便适合高校图书馆馆藏。学科资源优势使大学社熟识各专业的结构、洞悉销售市场的需求,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大学社相对于新华书店和民营馆配商来说,对专业图书科学合理的配置更具有发言权。
2.学术优势。大学社出版的专业类图书和学术专著信息量大,极具前瞻性和广博性,对扩大阅读范围、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甚至对整个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受到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读者的欢迎。如《武汉大学学术丛书》荟萃了武汉大学众多著名学者的著作,已出版70余种。出版至今,不仅大学图书馆纷纷订购,也受到各地方图书馆的青睐。近几年来,武汉大学出版社本着“弘扬学术,关怀人生”的出版理念,推出了几套学术专著系列,如纵览武汉大学百年学术源流、取其学术上品结集出版的《武汉大学百年名典》,荟聚武汉大学众多名家学术著作的《名家学术》丛书,《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丛》等等均成为受各大图书馆欢迎的馆藏书。
3.技术优势。大学社很重视信息化建设,大都拥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发布图书信息,为图书馆配书搭建畅通的信息平台。他们可以根据本社的学科特色与相关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大中型图书馆建立直供关系,形成自己的图书馆直供网络。在运用电脑和网络分析馆配市场方面,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是许多民营馆配商不能比拟的,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为图书馆配置图书,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整合图书数据,实现各大学社、各专业学科的优势互补,为图书馆多品种、大规模配书提供方便。如全国大学出版社联合构建的门户网站———“中国高校教材网”就汇聚了各大学社的图书信息,是图书馆配书的一个极好的信息平台。
三、依托优势,开拓馆配市场
中国高校人均藏书量跟国外的学校人均藏书量相比还相差很远,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也远未达到人均册数要求,因此,今后几年馆配市场还将不断发展。对出版社来说,馆配图书基本上不存在退货问题,克服了向书店和中间商发书的种种弊病,而且回款速度快。当然,馆配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学出版社应该抓住机遇,依托优势,开拓创新。
1.优化选题结构,为图书馆提供有价值的馆藏图书。大学社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和信息资源,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扩大选题范围,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有价值的、读者群定位明确的图书选题项目,以满足馆配市场的需求。如出版一些专业性强、研究性强的理论专著,或专业学科覆盖全面且细致的系列教材、丛书等等。武汉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策划的《21世纪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力图向大学生展示不同学科领域的普遍知识及新成果、新趋势或新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感受和理解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层面的基本知识、思想精髓、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其日后的长远学习提供广阔的视野。本系列书从出版至今在馆配市场一直销路很好。
2.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出版社要根据自己的出版特色,在专业的报刊上发布新书信息,如在《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上征订本版图书。充分发挥因特网传输速度快、多媒体图文丰富的特点,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图书馆各种图书信息,使之及时了解本社图书最新动态。如建立相应的图书馆信息资料数据库,将最新的图书信息通过群发的方式发往各图书馆,使图书馆能够快速获得图书的全部有效信息,供其选择。在出版社网站上,通过图文并茂的网页形象,全方位地展示本版图书,可以达到最佳的图书宣传效果,并有利于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图书馆来选购图书。
3.加强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编制专门供图书馆采购图书使用的各种预告书目、新书通报,为图书馆制作专门的纸质图书目录,按专业、读者对象分类,每种书都配上条码。在书目上配条码很受图书馆采购人员的欢迎,他们可以不用拿书,直接对着书目上的条码采选新书,非常方便。书目的电子文档也是图书馆需要的,将图书信息的电子文档制作成光盘或者通过E-mail发往各图书馆。同时,在出版社的网站上增设图书馆服务专区,可以提供新闻出版总署的在版编目数据(CIP);提供标准的MARC格式书目数据或者是EXCEL格式书目数据的下载服务,使图书信息可以直接导入图书馆电脑系统,减少图书馆的采编工作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功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收集图书向收集信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方向发展,出版社提供的最新图书信息便于图书馆有效、快捷、准确地查找和了解本社图书。图书馆也可通过网络提出自己馆配需求和建议,以便于出版社在策划选题时正确决策,使出版社的馆配工作更加完善。
4.合理配置外版图书,扩大图书品种规模。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社可以通过E-mail、QQ、MSN等网络即时工具,将各社出版的代表各大学优势学科的图书进行优化整合,然后将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各大学图书馆或挂在自己网站的图书馆专区里,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馆购书的品种需求。人民大学出版社是较早进入馆配市场的大学社,2003年就成立了外版部,几年来,外版部每年的馆配额均以25%~30%的速度递增,2006年达到了2600万元。
5.在社内设全品种书架。由于经常有图书馆深入出版社现场采购,所以有必要在社内设全品种图书展柜,方便图书馆的选购。武汉大学出版社就在发行部设了图书展柜,按不同专业分类设架,如经济类、法律类、文史哲类等等,同时在每类中又按读者层次细分,如经济类中分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类。另设有专门的新书架和精品书架,图书馆采购时一目了然。我们的业务经理还会对图书按专业类别和读者层次进行详细介绍和推荐,以诚信服务赢得馆配市场。
馆配市场具有相对持久稳定和巨大的增长空间,大学出版社应适应形势需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积极进入馆配市场。从经济角度分析,图书馆是大学出版社相对稳定的大客户,能促进图书销量的增长;从社会角度分析,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传播机构,能起到面向社会积极地宣传图书、扩大出版社知名度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直接面对出版社,去掉了中间商环节,购书变得透明化,且价格更优惠。可以说,出版社进军馆配市场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互惠互利的好事,大学社应抓住这机遇与优势并存的大好时机,开拓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后来者居上,成为馆配市场的主力军。
来源:《大学出版》2007年第3期(总第55期)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