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2003年财经书市场充满玄机 - 出版动态(原隐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出版动态(原隐藏)
2003年财经书市场充满玄机
题材多元 营销升级 强者愈强
2003-03-24 17:11:42 来源:
2002年的财经图书市场有许多令人激动的话题,据开卷统计,管理和营销实务类图书市场份额增长了39%,而2002年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率仅为16%。财经出版者们收获颇丰,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新进入者。据说500余家出版社涉及这一领域,中信社、机工社、电子社、财政经济社在这一领域实力迅速增强,经管图书市场的大鳄开始出现。7位财经出版人士共同回顾2002年、展望2003年,并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出版题材更加丰富
闻洁(清华大学出版社闻洁工作室总经理):2002年市场上的精品书更多了。我们作为专业的工商管理图书策划工作室刚成立不久,目前还处在艰难的创业阶段。去年我们做了33种新书,整体的重印率、上榜率、动销率都不错。《管人的真理》和软件管理图书中的《人月神话》销量都不错。做《管人的真理》时,我们每个细节都注意到了,比如版式本来是按原版书做的,但是做出来发现不是中国人的感觉,就改了几次,文字也是再三斟酌,碰到这样的好书不容易,所以想把这本书尽量做得没有遗憾。后来我们的许多读者反馈和网上评论都说不错,我们自己也觉得挺满意。
张晓卿(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经管出版中心编辑部主任):以往华章给读者的印象是做专业书的,像项目管理、物流管理、MBA教材等。2002年,我们花了些力气打造畅销书,像项目管理和6西格玛管理法的普及型畅销书都是华章首先推出的,《体验经济》可以说是华章对畅销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我们推出的《六西格玛管理法》成为市场热点,也培育了一个可观的市场。
闻洁:2002年财经出版在题材上也有更多的突破。《人月神话》并不是按计算机书的模式做的,而是按经管书模式来做的。我们分析,在软件产业中,人文精神是这个产业发展的“软肋”;掌握开发“思想”比掌握开发“技能”更重要;产业的管理升级比技术升级更重要。这本书的卖点正是这样,加上我们利用清华出版社在计算机出版方面的优势,希望能打中要害。所以我们策划了“工商管理经典译丛·项目管理系列”和“软件管理与软件工程”系列。《人月神话》是“软件管理与软件工程”系列打头的重点书,今年还要出一本《人件》,这是这个系列压尾的重点书。类似的深入行业应用的管理图书题材会不断增多。
市场运作力度加大
闻洁:最近我们和卓越网、用友软件合作做了一些促销活动,效果很不错。我们在网上组织相关主题的讨论,使《人月神话》在未出之前就已成为互动出版(China—pub)和国内许多重要软件网站上的亮点,从预热到上市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许多搞软件的人都在讨论这本书。
麻众志(清华大学社闻洁工作室营销主管):在网上发布书评,利用用友软件公司在各媒体的影响,由他们的广告部门和各媒体联系发布书的资讯。另一方面主要是和几个专业软件网站、软件公司和机构组织相关的讨论,还有向各大软件公司、机构、软件学院赠书,几乎是所有能想到的市场运作手段都做了。因为运作一本书的利润很薄,我们是内容互动,搞活动的费用很多都是人家出的。我们还和IBM联系合作,今年在他们的程序员年会上我们也要作些活动。另外,清华出版社在全国的发行铺货做得很细,加上添货及时,所以这本书的运作和与各方面的协同基本上算是成功的。
《管人的真理》主要是书的内容好,现在印量近10万册了,去年连续三个月在全国财经类图书排行榜列第一名。《管人的真理》上市后头一个月销得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后来就越来越好了。除了借助出版社做好卖场码垛工作,我们还在媒体上进行宣传,这是闻老师几年前建立的网络,有将近20家财经专业媒体跟我们合作,我们并不是一起把所有书评发下去,而是陆续分批发书评,几个月中都让读者一直能看到。
闻洁:其实,营销费用占到码洋5%的预算,对重点书来说是很正常的费用。但我们为了省成本,主要还是靠媒体朋友们长期的支持和帮忙。
刘占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易文出版中心编辑):我们有个专职的宣传人员,是个北大的博士。
傅豫波(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总经理):去年我们定位不是做畅销书,和媒体联系也比较少。一方面是图书的内容比较专业,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开发和建立与培训中心、专业的认证机构的联系。另外,从我的考虑来说,去年世纪波很小,没有基础。所以首先需要有产品,然后才能推。今年我也觉得到了运作媒体的时候,准备由专人来做。
张晓卿:《执行》出版两个多月,发货量已经在10万册左右。这本书发行上的成功是“执行”到位的一个市场体现。这本书是华章倾心做的一本书,我们与多方面的专家一起做整体营销策划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形成可执行的任务表,并落实了操作细节,执行到位。多种营销工具的使用以及媒体的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迎合了新年将至,提示读者可以送做企业家作新年礼物。在宣传方式上,我们和媒体密切合作,进行了预热,背景介绍和深度书评都有,另一方面做了漂亮的营销手册广为散发,不像以前那样只有一个单页,内容有书评、国外的报道、书摘等,比较丰富。
众人:“读书人”是一个重要现象,首先在观念上他们比较超前,强调减少读者的选择成本和为经销商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读书人频频进行大规模地读者调查和宣传活动,表演、培训、每本都收集读者回馈信息,市场运作手段非常丰富,也有相当大的投入,但是他们的产品更偏大众一些。说到经管书,在大众财经图书领域,中信做得很好,在大资本的支持下,能买到好版权,加上市场能力也很强,成为2002年出版界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
热点领域:
经管实务+经典教材
麻众志:去年六西格玛是热点,世纪波公司、财经易文等好多家出版社都出了,今年清华社会出一本比较好的六西格玛图书。但是六西格玛今年会不会继续热,我想和傅总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傅豫波:关于六西格玛这个主题,其实我们从很早就关注了。《六西格玛的力量》这本书,从内容层次上属于入门级,也就是读者群最广的一类。现在感觉这类书已经比较多了,而且还有不少出版社将会陆续推出关于六西格玛的新书。尽管如此,我认为关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话题,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热点。
2002年11月,我们推出了六西格玛系列第二本书——《六西格玛设计》,尽管是本比较专业的书,但现在已经重印四次。最近,我们又推第三本书——《六西格玛设计的力量》。目前我们在与一些培训机构进行合作,联合推广。我希望和大家探讨的是,有的书关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企业中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有一些差异,涉及很多数学、统计学的内容,所以是否能为市场接受,还有待检验。我们认为六西格玛管理法在中国实施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六西格玛管理法关系到流程再造,很难。比较现实的可能是直接引进六西格玛设计。这是一种完美发布新产品、新服务的新思路,代表了世界最新的的管理潮流。
刘占彬:今年财经易文会继续加强管理、领导学、广告营销方面的专业图书出版,而且教材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比如经济学、会计学和管理学,主要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MBA。比如近期我们会出版一本《中国经济》,是由两位著名学者——社科院的蔡昉教授和北大林毅夫教授写的。我相信从它对大学经济学知识的教学来说,这本书的影响会不错。我们还有一套EMBA系列教材,预计4月份会出来。这套书从目前来看,在市场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刘力(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总裁):我们主要做基础入门教材,比如经济学、管理学,这类教材国外有很多版本,我们准备一本本都做出来,适合不同人的需要。
闻洁:这个思路很好,不同的教材适合不同人使用。国外有很多很好的基础教材,你可以把同一类产品做一个产品线。
傅豫波:总得来说今年我们还是走专业的路吧。我个人认为大众出版的门槛比较低,有的大众书要价很高,而且不是随便出一本就会怎样,真正能畅销的大众书一年也没有几种,风险比较大。但2C03年我们也会在精心挑选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尝试。
闻洁:开卷的报告中,世纪波是去年成长得最快的,上升位数最多的,提了40多位。
傅豫波:因为我们原来的基数很小啊。去年我们出了70多种新书,主推的是项目管理图书。从目前的资源来看,项目管理图书世纪波是最强的。品种比较多,分为综合类的“项目管理资源库”和面向软件产业的“软件项目管理系列”,后者是世纪波公司进入财经出版的切入点。
刘占彬:财经易文出版中心是2001年7月成立的,到现在为止出了30多种书。销得最好的是《定位》,还有《营销战》,但开始这本书做得不够大气,后来我们重新做了,新版销得挺好的。去年的“六西格玛”热中,我们的《六西格玛是什么》在市场上的反响也不错。《定位》销了7万多册,但是盗版有很多品种,有一个版本还把《定位》、《新定位》给糅到一起公开出版了。
刘力:去年我们没做什么事情,到目前为止出了八本书,卖得还算正常。新成立公司后我们的问题是重新建立销售网络。现在公司里做销售的和做市场的人员加起来一共十几个,比书的品种书还多。因为我们的定位是做教材,各方面推广的人都要有。
2003年战术:
速度+发现价值
闻洁:根据我连续四五年的观察,可以做一个判断,近90%以上的经管畅销图书都是引进版。我觉得这种情况起码还会延续下去,但三五年内中国的经济管理界到底会发生什么,因为变化太快,说不太好。
麻众志:2002年的热点领域是项目管理、六西格玛、人力资源、推销方面的书。最热的书很多来自于对经典图书的挖掘,各个社都在做。《定位》、《人月神话》、《基业常青》、《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等,都属于经典重做。但经典是有限的,等挖掘得差不多了,新的东西又在哪里?从2003年初我们可以看出来一点,《执行》出版的速度非常快,美国没出多久就国内出了。《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几乎与美国同步出版。我觉得是因为竞争更激烈,经典题材挖掘完了,就比引进版权的速度,你跟国外出版商的关系好,能最先拿到版权,或者是同步翻译。这都是今年大众财经畅销书很重要的现象。就是比速度,比和国外出版商的长期合作的默契。
2003年版税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一种国外已经畅销的大众畅销书,你能以很好的版税、很快的速度、很好的合作关系拿下来;另一种就是像我们的《管人的真理》,在国外其实销售一般,但我们感觉很适合中国市场,所以就做了。更深入地挖掘,重新定位、包装方面也许是今后的一个方向。做专业书,机工华章是非常好的。每个领域都做一点,哪个领域要是热了,他们就把这个领域做成系列。专业书很难判断是否会成为热点,所以只能去试,从各方面都做一点开始。
张晓卿:《执行》必定会是一个热点。我们介绍了许多先进的这样那样的管理理念,但无论是老板还是股东,他们最终还是要看业绩和效益,这就需要真正具备强的执行能力,可以说《执行》的出版是恰逢时机。国外同行曾介绍他们的营销费用占到总出版码洋的5%,我们还远远未达到。这方面各出版社会非常重视各显其能吧。
麻众志:对特定人群应该关注。经管图书基本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购书队伍,他们定期购书,甚至有固定的消费额。对这种重点人群的关照和服务可能能挖掘出一些重点的书出来。今天从刘力的发言得到不少启发,重点教材要持续做。我选教材时也很困惑,总感觉好教材不多了。其实,重点领域的基础教材还能做出很多东西来。要把重点领域的细分做好很值得。
傅豫波:从我个人的思路来说,我认为刘总那边做教材的路子肯定是对的,虽然开始可能比较慢,但它沉淀的东西,才是我们作为出版企业的立足之本,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闻洁:“教育是出版的源头活水,教材是出版的常青树”,这绝对是出版的真理。
刘力:中国的高等教育为什么落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材落后。同样四年,美国的学生读的是帕金、萨缪尔森、曼昆等国际一流的经济学教材,而中国的教材和美国至少差20年。比如我们2003年把美国1983年的教材翻译过来,可能比国内许多院校用的本土教材要好。所以我们做引进教材的人要努力,把那些差的教材从课堂上挤出局。给教材带人新的观念。除了在校学生,还要关注社会读者的补课的需要。因为在大学里可能没有好书,没有好的环境。现在很多经管书都是急功近利型的,很多内容是到处抓,这边抓点观点,那边抓点理论,可能都会互相矛盾。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要补课。基础没有打好,对这些东西可能就缺乏判断力,更谈不上创新。还不如扎扎实实读一两本好书,读烂。像梁小民那样,就是烂熟于心了。
陆瑜(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执行副总裁):国外的先进的教材出版理念和模式是我们必须要学的。这样才能和国外抗衡。
2003年财经市场
还会过热吗?
麻众志:有报告说2002年财经图书市场的容量增长低于图书总体的平均增长。也有人怀疑这个市场是不是过热。
闻洁:我1999年曾经参与过一个读书调查项目,共统计了2000多种经管书,涉及380多家出版社,去年统计数字是500-520家。全国一共有568家出版社,可见大家都出财经书,难免要鱼龙混杂了。
傅豫波:我个人觉得这个市场在近一两年还会持续增长,读管理书的读者群在增长,这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关系的。但只要一个市场好,进入者也就会随之增多,现在有点像90年代末期的IT图书市场。当然,我们也是后来者。但是,我们一直秉承的理念就是踏实、务实,做出特色,培育精品,为学校和企业服务,为专业人士提供职场所需技能的教材和专业书籍。
张晓卿:财经图书市场目前并不是过热,而是远远不够热。仔细观察财经图书市场国外引进版占据了绝大部分,各大畅销书榜上更是几乎都被这些舶来品占领。现阶段有泡沫,选题大量重复,严重混淆读者的注意力,使许多好书沉入书海。但读者的选择能力越来越强,大量的克隆产品现象只会让人感到图书市场的浮躁,增加读者的负担,而出版商又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宣传。对于新进入者,我认为这个市场很大,并且在迅速发展,只要你明确自己的定位,抱有良好的心态,遵守这个市场的规则,大家都可以一起来玩。
建立读评机制和
读者权益保护机制
刘力:出现很多劣质书和盗版书,这和中国的市场机制有关。中国很多出版社都可以靠系统支持,以书养书的,怎么烂都倒不下去。有的出版社出的经管书一年烂两年烂,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在这里不起作用,也没人处罚它。我觉得书评也应该有锋芒,大胆批判劣质书。有读者抱怨,买书老上当,书名挺好就买了。所以怎么去引导读者买好书,如何建立一种读评机制,出版界和出版人都有责任。“3·15”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一种市场机制,就是帮助读者剔除坏书。
众人:建议每年“3·15”时,《中国图书商报》应该评选最糟糕的书。
刘力:对。要由专家从专业的角度,相互比较去写书评。现在很多书评没有比较,总是就此书论此书,没有意义。因为书评很大的意义是比较,影响选择,引导读者购买。
傅豫波:打击盗版是个老话题,但我在这里想提的不是盗版,而是出自出版社手中的非法出版物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是现在有的出版社没买版权就出书。很多国外知名作者的经典图书,其实根本没有向中国授权,但市面上却已经有了好几个版本,而且都是由正规出版社出版。这种现象一方面侵犯了获得正规版权的出版社的利益,另一方面,中国的读者花了正品的钱,却买了非法的出版物,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化脚步的加快,我也认为,非法出版可能会像软件产品一样,面临国外作者的法律诉讼,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
需要优秀的
财经专业书店
刘力:盗版的、跟风做的书新书上来就5折,所以书店一看公司做的书,马上就说,可以进来呀,5折。
闻洁:许多书店已经形成了低端书、低价格的进货惯性。
刘力:有时候在卖场看到不好的书也堆垛,半天卖不掉一本……但这个过程中,读者要浪费很多时间反复比较。我觉得现在的书店的好书跳不出来。
傅豫波:现在很多生命期很长的专业书在大卖场里很快就消亡了。品种太多了。
陆瑜:主要是没有好的专业的财经书店。
闻洁:是财经专业书店出来的时候了。像万圣书园的人文社科书就做得很好,目标读者群很集中,虽然有的学术书一年就卖二三本,但它也进,而且刘苏里选书有眼光,读者说他店里都是好书。我们也需要一个这样好的财经书店,可以给读者选书提供方便。
刘力:卓越网现在的管理书也开始卖得比较好了。
闻洁:确实是的。我们在《人月神话》的合作中就深有体会。当当的经管频道也还可以,有编辑推荐。我觉得China—pub的定位很好,它是开放性的、面向全球华人的,不是华章专有的服务性网站。而且这是一个很内行的出版人办的图书销售网站,对专业图书非常了解,网站的功能也很齐全、信息量很大。卓越网的品种有限。
麻众志:我们还是很盼望有个专门的网上经管书的宣传平台,能把经管书持续地层示。专业经管图书网站应该是,编辑有专业内容制作能力,存书量充足,提供的功能丰富细致。专业书和畅销书还是不一样,专业书还是需要细致的工作,不只是把它炒起来就好了,而应该长期为读者提供专业服务。
闻洁:我喜欢很上海季风书屋的装修和图书分类。它的分类特别细致,很容易找到,很方便。比如研究报告专门有个书架。他们书店的装饰特别有情调,尤其是在天黑的时候特别漂亮。他们的天地都刷成黑色,但所有的工夫都花在灯光和书架上。即省成本,又时尚,唱主角的是书本身。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3月21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