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一部原创性的力作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部原创性的力作
——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林森
2003-04-10 11:30:35 来源:
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守华教授主持,林继富、江帆和顾希佳等中青年学者经过三年的通力合作完成的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规划琐目最终成果《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于2002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篇幅达60万字的论著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领域里对民间叙事文学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成果,它对民间故事的建设具有里程碑的价值。
中国的民间故事十分丰富,它们以活态的形式流传于我国的广大民间。如何全面展示中国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具有相当的难度。著者在反复研究基础上,精选了60个最常见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进行了分析、综合和比较。故事类型是由情节结构大同小异的若干文本集合而成,那些流传广远的类型,常常包含几十乃至几百篇异文,因此本书虽然只有60个类型,却涵盖了民间故事文本400旧多篇。这些资料,既有当代活态的口传资料,又有典籍中的文本遗存;既重视汉民族的资料,又广泛引用了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其资料的典型性足可以看出作者对全面展现中国民间故事艺术世界的追求。
著者的选材也特别讲究,一般选取的是优秀故事家讲述的,忠实于原作,并且具有鲜明口头文学特色的精彩异文。同时,著者将60个类型按照一定的逻辑分为几个大的板块,由点到面,力求从宏观上揭示中国民间故事所建构的优美艺术世界的主要特征,使读者通过对这些类型的赏析,全面领略中国各民族民间故事的鲜活姿态与整体美感。
该著在吸取我国传统文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文化观的基础上,吸纳和借鉴了当代国际民间文艺学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结构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与本土研究方法相结合,从中国具体的实际出发加以发展和补充,在本书中扩充到对民间故事语境等方面的研究。在阅读这部著作时,我们常常感受到作者吸收外国理论的自觉性和解决民族文化问题的迫切性。如作者借鉴俄国文艺学家巴赫金民间诙谐文化理论,密切关注中国以机智人物故事和笑话为主的民间诙谐文化。虽然中国的民间诙谐文化与世界的诙谐文化传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但是作者经过深入研究指出:“中国民间的诙谐文化常以儒学异端的形式出现,常借用言行乖谬具有异端倾向的某些历史人物,如徐文长之类作为‘箭垛’来编造故事;还有立足于汉语汉字的特点,借咏诗联对、谐音双关来显示智慧,又表现出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这些对中国民间文学诙谐理论的探讨,对中国美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始终抓住民间文学的本性特征着力研究,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审美特点、文化语境的研究是以前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它向我们昭示了民间文学的本体研究在21世纪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4.4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精心打磨民间故事的“多棱宝石” (2003.03.19 14:24:49)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