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在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和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统一中,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13种中国经济金融系列优秀图书,分别是:《中国资本市场:第三种模式》《新时代民生经济学》《反贫困的“中国奇迹”与“中国智慧”》《经济增长及发展潜能——理论演变与中国经验》《中国学者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经济增长与结构演进》《中国学者谈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二讲》,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中国资本市场:第三种模式》(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正在形成有别于美德模式的第三种模式。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三种模式,既吸收了现代资本市场的核心元素和基本原理,又在法律体系、制度设计和运行结构方面独具特色。
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三种模式之精髓在于:在吸收发达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有限地引入了国家战略意图的引导作用,避免了大陆法系的法律结构约束,有效地吸收了有和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普通法系的元素,从而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范和运行结构具有一定的融合特征。
《中国资本市场:第三种模式》围绕上述核心思想,从历史、现实和未来演变趋势的不同维度,基于对美德模式的分析,试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进行理论概括和法理分析。

《新时代民生经济学》(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时代民生经济学》立足于如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时代呼唤,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经济学正当时。本书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经济学(以下简称“民生经济学”),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民生经济学与构建民生经济学的基本遵循,还要见微知著地分辨出民生经济学与西方民生理论的根本区别,更要明辨出新时代我国民生建设内涵与民生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本书紧紧扣住新时代民生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关键领域即教育、医疗和住房,分专题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民生经济学、“让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民生经济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民生经济学,以期为构建新时代大有可为的民生经济学抛砖引玉。

《反贫困的“中国奇迹”与“中国智慧”》(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反贫困的“中国奇迹”与“中国智慧”》讲述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贡献。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高增长可以自动消减贫困,依靠高增长的“涓滴效应“可以使低收入者共享高增长的成果。孙咏梅老师在大量实地考察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西方学者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尽管理论上讲,高速经济增长具有减贫效应,但高速度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自动消减贫困,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等方式推进“利贫式经济增长”,变高速度增长为高质量增长,才能从根本上消减贫困。该书向读者展现了近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了,但是我国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中国方案,开创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经济增长及发展潜能——理论演变与中国经验》(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伴随着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来推动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而经济可持续增长及潜在增长率问题、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问题、增长中的资源配置与结构效率问题等,都成为迫切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经济增长及发展潜能——理论演变与中国经验》针对上述问题,围绕着中国经济与发展潜能,分两部分进行了讨论:第一部分讨论了经济增长理论和观念的演进,包括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的逻辑、西方非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经济增长思想的变革、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的提出及理论演变,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及发展观的演变;第二部分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水平及特征,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特征、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发展潜能、经济发展潜能与中国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效益与人力资本质量。

《中国学者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学者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共同规律,并研究改革与政府宏观决策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通过这种研究探索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通过对大量的宏观经济数据的研究,总结和归纳了它们的数量特征、数量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研究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规律。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对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理论。

《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是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及其专家库学者对“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报告。本书论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入的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探讨供给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对2016年中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展望分析,内容涵盖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微观企业发展、改革与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实践、资本市场的研究等重要领域。
本书的读者对象定位为经济金融等相关学科的学生及研究人员、从事企业管理、证券投资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决策部门的政府官员。
《经济增长与结构演进》(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增长与结构演进》共分为七章,分别为“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判断”、“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失衡、新政策”、“经济增长的总量失衡与宏观调控”、“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失衡与初次分配扭曲”、“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与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与供给侧改革”。

《中国学者谈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虽然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改革的性质、基本经验、成功的原因和演变的方向?人们的认识大相径庭。在《中国学者谈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作者选择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考察这一问题。具体来说,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关系、中国经济为什么能持续快速发展等问题。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道路是光明的,但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本书突出的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道路过程中的创新与跨越的曲折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国家调控、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本书的目的在于,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把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于2016年4月8日到12日举办了“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二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研修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历史贡献、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等若干主题,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者在以上讲课成果的基础上,编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以飨读者。编者希望本书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与学习有所帮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贡献智慧,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1月10—16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开办“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研修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货币金融理论、劳动过程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劳动价值论、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全面阐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果,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魅力。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整理了15位授课程专家的讲稿编辑成册以飨读者,希望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与学习有所帮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贡献智慧,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于2017年4月7—11日举办了“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四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高级研修班。课程围绕马克思经济学的“道路”与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中国价值传统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济学的当代建构、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论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专题,进行了精彩授课和深入研讨。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者在以上讲课成果的基础上,编辑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以飨读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二讲》(订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二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为实践依据,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和基本原理,集中阐述了十二个专题,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并分析了相关世界经济趋势,从坚持与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上提出诸多创新观点;从经济学视阈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若干重大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澄清与批判新自由主义关于自由化、私有化的若干论点。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