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生命语文,幸福语文 教育科学出版社《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生命语文,幸福语文 教育科学出版社《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
作者 王丹蕾
2020-02-28 14:56:23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以下文章来源于璩艳霞生命语文工作室
 
    璩艳霞生命语文工作室 作者 王丹蕾

    打造一个平台,锻造一个团队,共同研究“生命语文”,让语文融入生命,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做点影响学生一生的事!


   

    《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是优秀语文教师熊芳芳的最新力作。从“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三个维度,熊芳芳老师建构起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语文教学思想大厦。

    关于这本书,大家这样评论:

    这是我近几年看到的一部谈语文教学谈得相当好的书,是一部理性色彩浓厚的著作,与这一领域某些浅显而浮泛的“经验之谈”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语文以及语文教学深切而独到的体悟,为中国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经验。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曹文轩

    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是一种屠宰式语文教学,就是将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大卸八块,弄死了欣赏。好文章有气息有温度,它是活的。熊芳芳用“心”触摸经典文学中的心灵气息和温度。这是最有价值的。

    ——著名作家 刘亮程

    她用语文演绎和铺张生命的华丽和庄严,她从生命的视角观照和解读语文的内涵和指归,这样的课程自觉和人文担当,使她的课堂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追求和独特精彩,更具有了不同凡响的理性和高度。

    ——“本色语文”首倡者、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著名特级教师 黄厚江

    语文教育是要通过各类优秀语言形式的浸润和滋养,在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情中,培养学生功用性的语言素养和非功用性的精神素养,使之成为语言优雅、精神优美的健全的语文人。这是熊芳芳老师已有的追求,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的追求。

    ——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特级教师 郑逸农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篇文章,是一位教师读完《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后的所思所感↓↓↓

    最近一个月,在陆陆续续地阅读熊芳芳老师的《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印象深刻而让我倍感满足的阅读经历。对于熊老师,对于“生命语文”,之前更多的只是听说过这么一个称号而已,但整本书阅读下来,我对其人、其风格有了一些明晰的感知和思考。

    第一,我特别佩服熊芳芳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整本书分成三个板块:建筑——生命的位格;抒情——文学的救赎;栖居——美学的维度,有些是文本解读,有些是课堂实录,有些是课后思考。涉及的课文有戏剧《窦娥冤》《等待戈多》,有哲理性散文《我的五样》《云南冬天的树林》,有文言散文《项脊轩志》,有诗歌《王维诗文专题教学设计》,还有小说《一个文官的死》《最后的长春藤叶》。无论是什么文体,她总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和设计教学。并且,每一种类型的课,指向的都是生命,紧紧围绕着“生命”这个核心,一切的语文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生命的解读。我记得其中一个课例后面是孙绍振先生对其课例的点评。他提到:语文教学者需要有自己的主张,但这并不容易,而能系统地阐述自己的主张并且不断在课堂上实践、表达自己的主张更是艰难。从这些课例中,我鲜明地看到了她对自己的主张的坚守。同时,为了达成指向“生命”的目标,在课堂上她借助了不少哲学、文学理论和美学知识:罗素、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的思想她信手拈来,它们恰如其分地为解读文本做着佐证;莫言、马尔克斯、刘亮程等作家的写作主张引导着学生深入进入文本和解读生命,冯友兰、李泽厚的美学理论也比比皆是。无论是多么难的长文,还是大多语文老师望而却步的诗化散文,熊老师都以她深厚的文学、文化积淀游刃有余地进行解读和设计。我真切地感受到文本解读能力对于一个语文老师的重要性。而文本解读能力来源于极扎实而广泛的阅读和不懈的思考。

    第二,我赞叹熊芳芳老师独立的思考能力。每一个课例和解读,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阅读体验,在她之前,我没有看到过雷同的解读和设计。她在《云南冬天的树林》这篇课文的课例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去蔽”这一哲学思维。何为“去蔽”,即去除“遮蔽”,与“在”的本真状态相遇,到达其澄明之所。在我的理解中,这份“蔽”有时来源于我们的固有认知,有时来源于外在唾手可得的信息。她在课上利用这种思维,带领学生潜入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让灵魂与灵魂真实地相遇。但我想,她在平时的备课和思考中,这样的“去蔽”意识一定也是贯穿其中的。她曾回顾自己一次参加全国竞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经历,她说自己并不觉得那堂课有多好,但是她有意识地做到了独立思考,那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课。而这份独立思考,在现实中又是那么的可贵。回顾我自己平时的备课和教学,又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呢?是否总是过于依赖教参和网络呢?也许是因为时间紧,也许是因为工作忙,也许仅仅是因为自己思想上的根深蒂固的惰性。在现实社会中,帮助无处不在,便捷无处不在,所以独立更为珍贵,思想上的独立尤为如此。我想到了自己前段时间外出学习的一次经历,那一次学校安排我点评一位老师的研讨课《唐雎不辱使命》,那位老师以“留白”为抓手,带领学生探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我在听课过程中突然产生了思考,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这样一本编年体史书,可是为什么在秦王和唐雎的形象塑造上如此夸张而对比鲜明呢?甚至有些与史实不符。而后,我把目光聚焦在战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诸侯混战,礼崩乐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唐雎身上所凝聚的勇于担当、忠君爱国的“士”精神,才是《战国策》中想要突出的核心思想。所以才会在表现手法上用夸张来突出,《唐雎不辱使命》如此,《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讽谏后“此所谓战胜与朝廷”的效果亦如是也。“去蔽”意识,在备课和上课时同样重要!

    第三,我感叹于熊芳芳老师的课堂任何时候语文的“在场”。最开始看到“生命语文”这样一个称号,我有些担心,这样的主张是否会使语文课变成了大而空、形而上的思想课,是否会割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阅读整本书后,我发现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无论是指向生命的丰富还是人性的复杂或是社会问题,这样的感悟都是建立在对语言的不断品析、赏悟的基础上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对让你感动的细节的赏悟,《一个文官的死》中何以见得主人公的“奴性”等等,一个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在潜入文字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深度的无限挖掘。我也特别佩服熊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从文字中来,又回到了生命之中,那么巧妙的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在一起。这一堂堂课绝对都是语文课,但又不仅仅是语文课,还是一堂堂鲜活的生命课程。对此,我也对自己最近上的《出师表》进行了反思。《出师表》被评价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份“谁堪伯仲间”仅仅是来源于文字的表现艺术吗?我想,当然离不开文字中流露的赤子忠诚,甚至有“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的说法。但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不断地补充相关背景,用诗化的语言去赞颂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一步步使他的真情、深情脱离了本身文字的支撑,变成了一种虚化的空中楼阁。我想我应该像熊老师一样设计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本身来读出其忠诚之真切,读出其生命的重量。比如说句式变化中蕴含的情感起伏,比如说用词的极其谦卑,比如说虚词“矣”和“也”中包含的语气、情感。任何一节语文课它首先要是语文课,同时它又不能只是语文课。

    什么是生命语文?熊芳芳老师说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也是用生命而为的教育”。在我看来,语文本就离不开生命,那一篇篇文字是作者在用笔诉说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而那一堂堂语文课,是老师和学生们在借助文字这个有温度的媒介感受作者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生命也在相互碰撞中,逐渐变得丰盈而饱满!

    书中提到,没有“完美”的课,只有幸福的课,而我此刻想说的是:没有完美的老师,只有幸福的老师。我为阅读到这本书而幸福,我更为自己是一个语文老师而幸福!

    “推荐阅读”

   

    《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
    熊芳芳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新生代语文名师·立场书系”之一,是优秀语文教师熊芳芳的最新力作。从“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三个维度,熊芳芳老师建构起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大厦。这座“大厦”以生命情怀为骨架,以深度解读为砖瓦,彰显了人性之辉和哲思之美。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教育科学出版社【公益直播】抗疫居学②俞正强:如何组织“抗疫居学”期间的在线学习 (2020.02.18 13:40:14)
  • 停课不停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文库”免费开放使用! (2020.02.18 12:51:18)
  • 教育科学出版社【公益直播】抗疫居学①周群:教师如何应对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 (2020.02.18 10:46:46)
  • 教育科学出版社《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首发 (2020.01.16 11:27:01)
  •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致敬·传承·创新《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2020.01.13 9:14:37)
  • 教育科学出版社《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首发 (2020.01.06 11:14:07)
  • 教育科学出版社《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0.01.03 10:27:00)
  • 《0—9:一所乡村小学的10个成长密码》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9.12.16 16:58:21)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 (2019.12.04 14:01:15)
  • 教育科学出版社发布新书《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 (2019.11.19 14:16:27)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