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博物学文化与编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博物学文化与编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12-17 15:33:23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博物学文化与编史》
  刘华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定价:45.0 0元

    本书荟萃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刘华杰先生多年研究博物学的学术成果,并从博物学文化与博物学编史两个方面对当今的科学现状进行了独特解读。书中首次提出基于博物学编史纲领的史学研究,必将重写人类文明进程的过去。

    孔子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这几个字都与绿色生活有关系。我们下面只说“节用”一项。

    节俭与奢侈相对,但两者并非指向两个固定的点,而是连续过渡的。它们根本不是二分法所示意的:要么节俭,要么奢侈,中间没有回旋余地。甚至我们可以说,极端的节俭和极端的奢侈都有很多缺点,至少不能向大众呼吁,虽然少数人(比如圣人或怪人)是可以的。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孙,同“逊”,即不谦虚。固,按《说文解字》其意为“四阻也”,引申为保守、简陋、坚守、稳定。还有把固字训诂为“久”的。意思是,奢则借物抬己、趾高气扬、傲慢无理;俭则朴实无华、闭塞保守。

    孔子在这里把单纯“奢”和单纯“俭”两者的毛病、不好的方面都列举了一下。他的话还没说完,全句是这样讲的:“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非常清楚,孔子说了,奢与俭既然都有问题,要在其中作出选择如何办呢?与其选择不逊,不如选择固,于是“俭”要优于“奢”。孔子教导人们选择节俭,但并没要求人们一定要过寒酸、犬儒式的生活。如何选择,重要的是度,要中庸,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奢/俭”配比。

    举个例子。某时某地在开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会议,因为是盛夏,屋里开着空调依然显得闷热。这时一位热心的绿色分子更进一步,他出于好意把室内的空调也关了,理由是大家要以身作则,节能环保。据说在场者里相当多的人非常有意见,这件事也被反对绿色的“坏人”充分利用来嘲笑绿色分子固执、不通人性。他的动机是非常好的,好像有利于绿色生活,但是做得太极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把握好度。他这样做,可能会得到极少数坚定分子的赞扬,却可能引起大量中间分子的反感,从而在整体上不利于对绿色生活的倡导。实际上,他这样做缺少变通,也不符合孔子的观点,孔子只是说在两者权衡时,取害处小者,即整体上尚“俭”,而不是要人们不顾一切条件,不分青红皂白地固守“俭”。

    倡导绿色生活,要结成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要人们向往过绿色的生活,就应当欢迎和鼓励。比如,某成功人士以前的生活骄奢淫逸,有一天突然悟出点道理,向往过绿色的生活。某绿色分子听到这件事后应当如何办?至少有这样几种可能的态度:①根据这位成功人士过去的德行推断,认为这不可能,他是骗子。②相信他可能有诚意,但认为他做不到真正的绿色,因而与我非同路,“一边呆着去”。③相信有一丝可能性,推动其迈出步子,一点一点实践绿色生活。④热情极高,指望一蹴而就,把他转化成与自己同层次的绿色分子。

    不同态度和不同行动,导致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不一样的。就我所知,当下我们国家先觉悟的一些绿色分子,有时还缺乏经验、缺少耐心,或者说有时不懂得运用技巧。

    尚俭、绿色,需要上行下效。“我谦则民自谦,我俭则民自俭。机在此不在彼,柄在君不在人”。节用虽然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有关,但不宜从穷人、下层人开始,理由很简单,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清贫。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即使他们十分地节俭,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十分有限。真正“动刀子”,要从官员、富人、演艺界名人开始。他们有话语权,他们的行为有示范效应。这些人如果喜欢比富,喜欢穿皮草,喜欢浪费,并以此为荣,那么在这样一个媒界发达、明星崇拜的时代,可以想见有什么样的后果。

    个体如此,小单位、大单位、整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办奥运会,好大喜功,虽争足了面子,也带了个坏头。据悉,北京奥运会燃放的烟花超过以往 28届奥运会燃放总数的 4倍,而后来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焰火总数比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还要多。近年来中国举办类似会议引领了恶俗的铺张之风,此风并非从下层百姓刮起,而是从上层吹起。吹这样的风,更有多种利益参与其中。即便没有私利,对于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也没有好处。

    古人言:“君俭则臣知足,臣俭则士知足,士俭则民知足,民俭则天下知足。天下知足,所以无贪财,无竞名,无奸蠹,无欺罔,无矫佞。”(《化书·三皇》)“俭可以为万化之柄”的观点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对于上下一气的铺张奢华,有劝勉之意。

    本文摘自《博物学文化与编史》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发明社会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10.29 10:42:29)
  • 风格各异的水道桥《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10.24 16:54:15)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新核心高职行业英语——电子商务英语》 (2014.10.15 11:24:40)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解析:2013/2014》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09.17 9:46:34)
  • 培养功德开启民智《大世界里的丰碑———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生今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09.10 14:27:59)
  • 《交叉上市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09.09 11:07:49)
  • 飞机租赁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直通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08.14 8:20:56)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