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学校:你的同学是谁,这很重要(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我们的孩子》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学校:你的同学是谁,这很重要(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我们的孩子》
2023-07-25 13:17:46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我们的孩子》(订购

 [美] 罗伯特·D.帕特南

田雷宋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学校:你的同学是谁,这很重要(三)

  在今天的美国,学生群体的贫苦率越高,则学校内的旷课率和犯罪率也就越高,校园秩序也更为混乱,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更低。原因很简单,学校是其所在地区的缩影,贫困社区存在的社会病症,位于该区内的学校也难以幸免。从圣安娜中学的失序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种种问题会逆向影响到这类学校的全体学生,无论学生本人是否旷课、混黑帮或有心理疾病,在负能量笼罩的大氛围内,无人可以独善其身。一项用数据说话的研究已经发现,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存在有遭遇过家庭暴力的学生,那么班上其他同学的成绩也会下降,而且这种关联在穷孩子为主的学校表现得尤其突出。

  近年来,学校教育的阶级差异也呈现出扩张的走势,于是又一次地,我们看到了早已熟悉的剪刀差结果。从1995年到2005年,虽然美国校园的犯罪率普遍有较大下降,但郊区学校下降了近60%,而城区学校仅下降了43%。有犯罪倾向的学生难免会影响班级氛围和教师的情绪,因此在犯罪司空见惯的学校,毕业率当然高不起来。“尽管校园犯罪和恐怖总的来说在走下坡路,”犯罪学家大卫·柯克(David Kirk)和罗伯特·桑普森(Robert Sampson)得出结论,“但不同种族或社会阶级之间的教育不平等却在拉大,因为犯罪率的下降更多地集中在郊区和私立学校。”

  美国黑帮主要在城区内活动,他们的一举一动极大地恶化了城区学校的罪与罚。在城区学校,大约四分之一的高中生举报过校内发生的黑帮活动,大约四分之一的城区学校每年会爆出二十起以上的暴力事件。当然,此类暴力事件大多没有报警,不过如图4-2所示,如果比较勒令停学率这个指标,则贫困率高的高中是贫困率低的高中的2.5倍。事实上,如果我们比较特洛伊高中和圣安娜高中的停学学生比例,就可以发现更极端的校际差异。不仅如此,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贫困学校的学生纪律问题表现得更为普遍,只不过是停学处罚在低年级时相对少见而已。

  还有不少研究者业已发现上述校园秩序恶化所造成的结果,“在成绩、注意力和行为这三个指标上,贫困学校在校生出问题的比例是非贫困学校的四倍之多”。当然,这不就是索菲亚和罗拉为我们描述过的校园氛围吗?现在想起来仍不禁为之扼腕:这种整体氛围扰乱了课堂秩序,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打击了教师的士气,可以想见,只要教师还有其他选择,他们就不太愿意继续留在这样的学校。

  一项新近的研究考察了加利福尼亚州高中教师的日常教学安排,在研究者的笔下,贫困学校和非贫困学校在学习环境上的差异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在贫困学校,来自校园以外的压力源会轻而易举地进入课堂。研究者首先选定了十种“压力源(stressors)”,包括饥饿、居无定所、经济困难;缺乏医疗保障,尤其是牙医资源;忙于照料家庭其他成员;其他相关的家庭和移民问题;社区暴力和安全隐患。最终他们发现,这十种压力源在贫困学校出现的频率是非贫困学校的2~3倍。由此也导致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校方规定的上课和课后指导时间而言,两类学校并没有差别,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贫困学校的教师每周平均要少上大约3.5个小时。这样算下来,贫困学校每个学年度减少了接近两周的教学时间,造成这种学时流失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缺勤、迫于紧急情况的停课甚至闭校,以及困扰贫困学校的其他难题。表面上看,贫困学校和非贫困学校从政府那里得到的资源可能相差无几,但前一类学校时刻要面对着社会大环境施加的挑战,因此它们能给学生提供的教学就要大打折扣,当我们比较圣安娜和特洛伊两所高中时,我们看到的正是这一现实。

  在描述圣安娜的班级氛围时,索菲亚和罗拉是站在她们作为学生的立场上的。但从她们的话语中,我们多少还是可以感受到圣安娜中学老师的尴尬处境。“有的孩子甚至带枪到学校来,看到一起起打架斗殴,学生们在班里打砸抢,当面顶撞老师。学生羞辱老师,撒泼吵架,粗俗下流。学校里到处乱作一团。”我们未能同圣安娜高中的教职员工有所交流,但我们也不难想象他们眼中的圣安娜是何等灰暗的世界!

  假如你是一名朝气蓬勃的教师,胸怀教书育人的理想,但每天都要在这种教室如战场的环境里浪费宝贵的青春,理想主义的激情或许能支撑你一时,但熬过一两年后,如果有特洛伊高中这样的学校向你抛出橄榄枝,校园宁静祥和,学生积极向上,那你还不赶紧逃出生天?正是因此,穷人学校的教师流失从来都是居高不下的,每年都送旧迎新。学校里就多是缺少教学经验的新手,选择留下来的老师大多也已失去斗志,混日子而已:对于校园的混乱,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放弃了教书育人的理想,只不过是代家长看管孩子而已,“要不是为了拿工资,他们才不会管我们呢”;即便有些上进的学生近在眼前,他们也懒得施以援手,而是以一句“太笨了”将学生打发了事;甚至如索菲亚的遭遇那样,不经调查就认定所有的拉美裔学生都不会说英语。

  我们已经看到一出悲剧正上演: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恰好证实了这一图景。好老师会让学生终生受益,但数据显示,好老师大多集中在高收入地区的精英学校,相比之下,贫民区的学校就多是那种能力不足、三心二意的老师。之所以形成这种模式,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教员在各学区之间的一次分配,而在于老师的二次选择。简言之,贫穷学校到处蔓延着失序甚至是危险的氛围,教师身处其中势必沾染负能量,士气低落,有机会就跳槽。这样的老师也就只能教出成绩平平的学生,即便班上有个别身家清白、勤学好问的学生,也很难成材。

  还有两项因素时常被学者拿出来,作为解释美国学校内不断扩张的阶级鸿沟的动因机制。但相关证据目前也已表明,这两项因素即便起作用,也只不过是辅助角色。

  第一种机制是将学生分班管理。数十年来,美国高中历来有将学生分为大学预科班和非预科班的习惯。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进入预科班时多少有一定优势。但问题是,在机会不平等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出身中下层家庭的学生进入预科班的机会非但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加。所以说,分班给上层阶级的孩子带来的竞争优势只是很微弱的,根本无力解释近年来机会鸿沟面前的两极差距。(当然,在穷孩子就读的学校内,大学预科课程数量少得可怜,这实际上严重影响到此类穷学校的公平教育机会。)

  第二种机制是私立学校。很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私立学校是导致机会不平等的祸首之一,但最新的研究却表明并非如此。过去数十年来,私立中学的在校生在全美中学生中所占比例已经有所下降,从10%还要多一些降到了不到8%。父母如果接受过大学教育,他们确实更愿意将孩子送进教会学校或者没有宗教背景的私立学校,甚至是在家读书,但总比例也不过大约10%(父母只有高中程度的同比数据是5%),但这一差距近年来并没有发生变动。换言之,私立学校确实让富家子弟多了一些优势,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年来,穷孩子和富孩子之间的机会和成绩差距已经越拉越大,然而私立学校作为一种竞争优势并没有明显扩张。

  本文节选自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我们的孩子》。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内容
  • 学校:你的同学是谁,这很重要(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我们的孩子》 (2023.07.14 10:04:24)
  • 学校:你的同学是谁,这很重要(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我们的孩子》 (2023.07.13 10:03:36)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